方言调查④ 方言文化馆开进新农村!方言学教授徐越:语言环境越复杂孩子越聪明

潮新闻 记者 毛玮琦 杜雪梅 王怿婷2024-01-20 00:43

最近,随着电视剧《繁花》的热播,别具韵味的方言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而去年的杭州亚残运会闭幕式上,亚残奥委员会主席马吉德·拉什德,用一句“杭州毛好嘞”瞬间拉近了杭州与世界的距离。

浙江属吴语区,是国内方言保留最多、最复杂的地区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使用方言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但总有一些人,在为留住这一方乡音而努力着——

受访者供图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徐越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方言研究,直至如今,算起来,她与方言打交道已经有40多年了。

“我们浙江是一个方言大省,浙江的汉语方言既丰富又复杂。事实上,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浙江曾被当作全国汉语方言调查的试点,对各县市方言做过一次非常系统的调查。”徐越手上那一叠发黄的材料,就是她的导师浙江大学傅国通教授历尽艰难保存下来的,是浙江方言最早的系统调查记录。“那个时候的方言其实都很正宗,因为那时大家还不怎么说普通话,交通也不是很发达,所以,受外面的影响不是很大。”

在徐老师看来,方言的变化很快,如今,不仅仅是浙江,事实上整个汉语方言都处于濒危的境地,老派特征大量流失,而且在加速度地流失。

受访者供图

“我们要做的就是记录它和研究它。”徐越说,一方面,作为研究者,他们会展开田野调查,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保留下来,同时,用国际音标记录并保存为纸质的版本。“发音人很难找,现在即便到了农村,你要找一个老派特征保留得多一点的人都很难。首先,门牙要好,不能漏风,眼睛要好,脑子要活,耳朵也要好,口齿还要清楚……找到一个好的发音人就意味着调查成功了一半。”

在浙北德清东衡村,徐老师和她的团队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在当地建起了我国第一个村级方言文化馆,“你别看就是这样一个村庄,它也存在不止一种的方言口音,这种口音的后面,其实都是有历史原因的,这些都是一种地域文化。”

对方言的传承问题,在徐越看来,现在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谁都觉得方言很重要,要珍惜,要传承,但是,没有这个环境,没有这个场合,你走出自己的家乡,就没有办法用方言跟别人去沟通,这是一个问题。”

她给我们举了个例子,在杭州的小和山那边有几个说闽语的村子。那个地方,说方言的都是至少五十岁的人,三四十岁的人已经不怎么会说自己的家乡话了,00后10后们就更不用说。“我问他们,为什么都不教孩子说方言呢?他们说,因为闽语太难听懂了,怕小孩子学了之后,会影响说普通话,影响外语学习,影响学习成绩。”

受访者供图

“汉语方言处在一个整体濒危的状态,我觉着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传承是需要一个环境的,家长都不跟孩子说方言,这必然会加速方言的流失。”徐越觉得,传承方言这件事,还是要从家庭做起,“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家庭语言背景越复杂,小孩子会越聪明。因为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都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对成年人来说都很难学好,但大家知道,对小孩儿来说都是可以做到自然获得的,就像我们的母语一样,不需要专门学习。而且年龄越小,说得越快,发音也越纯正,同时头脑也开发得越好,对以后的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
那么,你有多久没有说家乡方言了?对于方言推广和呈现,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您的声音将会被带到省两会。

此前报道》》

方言调查① 《繁花》带动方言大热,你有多久没说家乡话了

方言调查② 杭州童谣有了RAP版本!这次是“口水军团”二代上阵整活

方言调查③开辟传播新战场!倪晓芳:带着“10后”说新杭州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跟着方言游浙江!你的家乡有什么好吃好玩好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