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寻龙|从三个良渚女人的限量版龙纹玉饰说起

    潮新闻 记者 马黎2024-02-11 00:24全网传播量20.1万
    00:00
    00:00

    一句爆款标题:一位杭州女子意外得到了一件龙首玉镯。

    良渚北村遗址的106女士良渚女人看到新闻不太高兴。什么意外?这是应得。六龙首玉镯,全球限量一只好吗?

    去年年底,这只六龙首玉镯出现在国家文物局的一场发布会上,这是良渚北村遗址的最新发现。

    专家告诉我们,良渚文化持续了1000年,不是一条直线,也不是一个平面,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没有水坝,没有莫角山 (宫殿),也没有古城,但人们生活的半径却非常大,新近发现的北村遗址、南王庙遗址,都是良渚人生活的地方,而女人,在良渚早期,是称霸的地位。

    龙的故事,从良渚女人说起。

    北村M106六龙首玉镯

    【1】

    一只玉镯上,六只龙首,这是目前良渚遗址第一次发掘出土六龙首玉镯。

    玉镯的主人,来自北村106号墓。她的头上插着小小的y字形透雕冠状器,左手戴着一只6个龙首的玉镯,手里捏着一根玉锥形器。很飒很威武。根据玉璜等性别指示特征明显的玉器和陶器,考古学家推测墓主为女性。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叫她106女士。这是北村遗址发现的等级最高的墓葬,属良渚文化贵族大墓。一个女人,拥有71件物品,伴她去往另一个世界。

    北村106女士的六龙首,比瑶山1号号墓女士的四龙首镯还要多两个头。1号女士的这只龙首镯,不是放在身边,而是放在棺盖上——这是考古出土时的“原状陈列”。

    北村M106

    龙,当然不是良渚人的专利。玉龙最早出现在东北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中华第一龙”,碧玉C形,无角、无肢、无爪,一个C形,就体现了动感,是已知红山文化玉龙中体型最大的一件,无疑是玉龙中的C位,如今是国博的镇馆之宝。

    红山“中华第一龙”

    到了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期,红山文化的这种流行趋势传到了太湖流域,开始影响我们,各种文化传统的对撞、转型,人们有所舍弃,有所创新,玉龙完成了一系列图像的转换。

    1992年~1993年,良渚遗址群梅园里遗址首次出土环状的单体玉龙。1995年,桐乡普安桥遗址除了出土环状小玉龙,还首次出土了有豁口的玉龙。迄今为止,加上良渚遗址群官井头、余杭后头山、海宁皇坟头、海盐仙坛庙、昆山赵陵山等遗址都有出土的龙首纹和龙首图案玉器,目前加起来有十几条龙,分布地域广,上海、江苏都有零散出过,但主要集中在良渚遗址群及临近区域,年代在崧泽文化晚期到良渚文化早期。

    毫无疑问,良渚遗址群是玉龙的主要出土地点。

    各种良渚的“龙”

    【2】

    多不是最重要的,如何变化,才是走进早期良渚人内心世界的通道。

    最开始,自然是单体的小玉龙,先模仿嘛。请注意,玉龙的形态与远在上千米之外的红山文化玉雕非常接近,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提出,这一时期存在着远程区域高层领导之间的“上层交流网”。

    很快,其他款式开始出现了——蜷曲玉龙的首部,就叫龙首纹。龙首纹一般以一个正面和两个侧面表现龙首的形象,往往雕琢于圆牌(小玉璧)、璜等的缘面,这就是龙首纹玉器。反山22号墓编号为26的玉圆牌,一组6件,放在墓主人胸部,系孔基本向上,系孔另侧都雕饰了龙首纹。这也是反山发现的唯一一组“写实”的龙首纹图案。

    瑶山、反山属于良渚文化早中期,也是龙首纹玉器还在盛行的时期,以瑶山龙首纹玉器最令人瞩目。如今,北村106女士的龙首镯子横空出世,占领榜首。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转换速度很快,在良渚拉开大幕的时候,良渚的先行者就完成了图像从具象的玉龙演变为图案化的龙首纹。

    那么,这只是单纯围绕一条龙的图像转变吗?

    早先有研究者认为,龙首纹是良渚先民供奉神像以外的另一种神灵,和著名的神人兽面纹是共同存在的,属于两套体系。但是,画遍良渚玉器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提供了新证据——

    瑶山1号女士的四龙首镯在耳朵部位之外刻了一对“犄角形”的图案,而这种“犄角形”的图案在瑶山M12玉琮的截面上也有所表示。

    瑶山M1龙首纹玉镯

    还有,瑶山M4出土的编号为34的玉璜,兽面纹架构了龙首纹和兽面纹之间的桥梁,有龙首纹鼻梁部位的菱形刻符,有实际上是龙首纹耳朵演变而来的尖角眼,有龙首纹的圆弧线外廓,有龙首纹眼睛斜下部位的“泪线”刻划等重要组成元素。尖角眼兽面纹在反山、瑶山刻纹玉器中数量还不少,不过尖角眼马上被月牙形“眼睑”(耳朵)所替代了。

    “如果说玉龙的基本构成植入到了兽面纹中,那么主宰良渚玉器的兽面纹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称为‘龙’;如果说圆和弧边三角组合纹样直接移植到了兽面的大眼睛上,那么圆和弧边三角组合纹样的寓意就是‘龙’的灵魂。”

    所以,良渚人最有名的LOGO——神像,它的前身就是龙首。

    换句话说,良渚的先行者在选中这片土地之时,已经完成了神像的新创作——龙首纹融入到神像中,当标志良渚人信仰体系的“国徽”神像最终确立之时,玉龙、龙首纹也被彻底抛弃,没有必要存在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于是,龙首纹玉器,在良渚文化早中期之后,消失了。

    【3】

    有人说,良渚人在建古城和水坝前,是一片洪荒之地。这是我们的思维定式。但是,北村遗址,以及刚才我们讲的龙首纹的变化,很明显可以看出,良渚人从一开始就有鲜明的等级分化,社会复杂性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我们经常用出道即巅峰来描述良渚玉器的高级,这句也可以用来形容早期良渚的社会面貌。

    让三个女人自己来证明自己的地位吧。北村M106、官井头M64、瑶山M1,这是她们的名字。都是良渚早期的同龄人,埋葬规格也几乎一样,等级差不多,标配差不多。

    比如官井头64女士,她是良渚早期贵族墓的典型代表。但再仔细一比,管子也大,璜也大,圆牌也大,镯子也大,相当壕。随葬器物虽然只有55件,是这三个墓里最少的,但用料足,一件东西用的玉料可能被抵人家两件,好比直接挂一串金链子的大姐大。

    官井头M64双龙首冠状器

    相比起来,精细化的刻纹玉器几乎没有,好在,人家也有龙——一只双龙首的冠状器,这种造型,整个良渚文化里只此一件。

    说了那么多女人的事情,你是不是已经感受到,以前我们经常提良渚古城、水坝,还有古城里的最高统治者良渚国王——反山12号墓大王,还有各种男人的权杖啊、玉钺啊,很厉害的样子。实际上,在早期良渚,是女人的天下,男人的等级都比她们低。

    可惜,龙首纹消失了,她们的故事淹没了。好在,浙江的考古学家在五千年后,重新唤醒了“龙”。

    (图片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更多龙的谈天说地,点击提取▼▼▼

    说龙|《钱江晚报》春节特刊上的四条贺岁龙,原型是它们

    溯龙|从图腾到文化,我们如何成为“龙的传人

    唱龙|“我是一条小青龙”,是一代人最温暖的回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