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农不可③ | 深耕剑瓷宝地 延续千年匠心

潮新闻 记者 甘居鹏 通讯员 吴鹤鸣2024-07-11 02:30全网传播量10.9万
00:00
00:00

2024年7月11日《钱江晚报》A9版

家中无瓷不雅,案上无剑不稳。

锋利的龙泉宝剑与温润的龙泉青瓷,一刚一柔,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一曲关于美的古歌。虽然时光流逝,但这两项民族文化瑰宝依旧闪耀着光辉。

2006年,龙泉宝剑和龙泉青瓷双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年后,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迄今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

龙泉宝剑

龙泉青瓷

此后,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剑瓷文化不断深入人心,这两大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众多工坊和传统店铺不仅扩大了规模,还建立了生产线,布置了展厅,纷纷入驻产业园和特色小镇。

在这一历程中,金融的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始终坚守县域“三农”业务的农业银行,正是中坚力量之一。

正如蜿蜒流淌的龙泉溪滋养着这座古城,持续不断的金融活水也在精心浇灌着剑瓷产业,共同见证着剑与瓷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匠人守艺 金融助力产业腾飞

在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苏伟的东土青瓷工作室,悬挂着一幅“雨过天青”的字画。

天青色是很多陶瓷艺术家们追求的极致,它需要耐心等待,如同铸剑一般,“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对于这些工匠来说,坚守传统技艺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守望。漫长岁月中,这些技艺世代相传,但发展缓慢,未能形成规模。然而,进入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进程开始悄然加速。

1956年,国营龙泉宝剑厂成立。次年,国家决定在浙江复兴龙泉窑。此后二十余年,龙泉刀剑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期,资深工匠纷纷自立门户,投身商海。1982年,沈广隆剑铺第四代传人沈培新离开了龙泉宝剑厂,复兴了“沈广隆”品牌。紧接着在1983年,另一位铸剑大师陈阿金也离开宝剑厂,开设了陈记阿金剑铺。

在沈广隆剑铺第五代传人沈州的印象中,父辈们当时刚出来,资金还是缺的,但是他们坚持不用银行贷款,即便是无息贷款。“手艺人比较老实、求稳,觉得有多少钱就花多少,要用在刀刃上。”

农行客户经理实地调查青瓷工坊生产情况

农行丽水龙泉市支行公司业务部经理戴金根是土生土长的龙泉人。在他的记忆里,早年的宝剑、青瓷行业以家庭式作坊为主,基本上没有大的投资。“从另一方面来说,经过多年发展,很多手艺人都完成了原始积累,很少需要贷款,总的来说负债率是很低的。”

这种状况大约持续了二十年。直到2005年6月,戴金根才有了第一个来自青瓷宝剑行业的客户——天丰陶瓷。“当时天丰陶瓷贷了50万元用来采购材料,如今已是龙泉最大的青瓷企业之一,目前在农行的贷款余额约1000万元。”戴金根说。

活水润匠心 龙泉剑瓷迎新机

在戴金根的印象中,因得益于政策扶持,2000年以后的剑瓷产业迎来了转型发展的机遇期,许多企业建设了新厂房,规模逐渐扩大。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江龙的“江龙剑庄”位于龙泉宝剑小镇。剑铺里,一把把古法工艺锻造的宝剑静静伫立,在明亮的灯光映衬下,锋芒尽显。

龙泉宝剑展厅

“前两年得到农行的支持,我们建了这个展厅,现在明显感觉到来的客人多了,接单的机会大了,营业额也在上升。”江龙说,“入驻小镇包括装修一共花了600多万元,在年轻一辈里,我们很难拿出这么多资金。”

今年40岁出头的江龙是陈阿金大师的徒弟,2006年出师创立“江龙剑庄”。“业务想要做得好,一定要有资金投入。刚创业时,拿了父亲10万元,我比一般人多了冲压机等设备,效率更高,所以更快地赚到了第一桶金。”江龙说。

随着业务的拓展,江龙所需的资金量更大了,而尝到“有钱”带来的甜头后,他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以往在我的认知里,贷款付利息,压力很大,但是拓展需要资金,贷出来的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江龙说。

戴金根近年来接触的客户,也以年轻一代手艺人、企业家为主。他说:“年轻人拜师学艺,逐步成长起来,等他们出师闯荡,慢慢形成规模之后就需要融资了。”

近年来,消费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商以及后来的直播带货兴起,也为剑瓷产业打开新销路,剑瓷销量连年翻番,供不应求。

“市场的变化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机会,宝剑和青瓷已不只是小众收藏,相反,它们走进了大众生活。”从事龙泉青瓷制作24年的苏伟,工坊在龙泉市区一个院子里,一、二楼是生产区,三楼是展示区,自己和家人就住在厂区里面,狭小的空间限制了发展。

2023年,苏伟向农行借款700多万元,顺利入驻龙泉青瓷创意基地大师园二期,建了新的工作室,作为对外展示的平台。

携手同心 剑舞瓷韵展新姿

在龙泉,宝剑、青瓷行业经常并称为剑瓷行业,从事青瓷的生产经营户有3000多家,从业人员有两万多。宝剑行业也有一万多人。

在农行丽水龙泉市支行提供的一组数据中,2022年,其宝剑客户共7户,贷款1912万元;青瓷客户27户,贷款6736万元。但到了2023年5月,宝剑客户累计13户,贷款4180万元;青瓷客户51户,贷款1.2亿元。

可以看出,两个行业在一年内,客户增加了一倍左右,贷款金额也将近翻了一番。

“龙泉农行扎根本土,依托抵押e贷、富民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宝剑、青瓷特色产业提供稳定的金融支持。”农行丽水龙泉市支行行长吴德龙表示。

农行客户经理与青瓷工艺美术大师交流

有了金融活水的支持,龙泉剑瓷产业正迅速发展,并且往外扩张,进行文化输出。

沈州告诉记者,丽水市正在建博物馆群,一共有11个博物馆,沈广隆宝剑博物馆是其中一个。“我们的贷款申请,农行丽水龙泉市支行第一时间给予了大力支持,仅用两天就收到400万元贷款资金,利率优惠,还可根据需求随借随还,农行的高效服务保障了博物馆建设的顺利实施。”

看着家乡的青瓷、宝剑产业一步步发展起来,戴金根特别振奋。“剑瓷是家乡的‘金名片’,作为金融从业者,我也一直关注剑瓷产业,特别是一些后起之秀的动态。比如蒋氏刀剑,哥哥做青瓷,弟弟做刀剑,2015年比较困难,我们贷款500万元,现在经营效益良好,哥俩也没了资金压力。”戴金根说。

为了支持剑瓷产业发展,农行丽水龙泉市支行组建了金融服务专班,通过一对一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产业特色及发展痛点,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综合性金融服务。

除产业园区、特色小镇之外,近年来,龙泉还将建立龙泉宝剑小微企业孵化基地,打造完整的宝剑产业链。江龙打算在小微园再拿下几百平方米的场地,而农行的支持就是他的坚强“后盾”。

深耕剑瓷宝地,延续千年匠心独韵。在农行的支持下,龙泉剑瓷产业正以全新的姿态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杭州银行 • 国潮专区| 国韵·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