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在今年全国两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积极布局的举措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未来几年,随着商业应用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低空经济产业将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从即日起,潮新闻推出“低空经济新质引擎”系列报道,以专业的视角和丰富的案例,解码产业成长背后的密码。
最近一段时间,低空经济新崛起的产业赛道eVTOL,在大湾区动作频频。
二月底,全球首条跨城跨湾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航线公开首飞,往返深圳、珠海两地,飞行距离超100公里。
三月初,小鹏汇天旅航者X2、广汽Gove、峰飞航空V50大白鲨相继飞跃珠江新城CBD,让人们再次看到了eVTOL势不可挡的劲头。
系列报道:
进入2024年,eVTOL行业似乎正在从概念走向商业化。正如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会长、深圳市东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麒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低空经济产业,拥有的是万亿级广阔市场和发展前景。”
下一个万亿市场蓝海
谈及低空经济,很多人第一反应或许是无人机产业。事实上,低空经济要比大众普遍认知更为立体。
赵麒向潮新闻记者介绍,低空经济是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等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高度通常在真高1000米以内,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2021年,低空经济第一次出现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要打造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低空经济接连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2月,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正式实施……
低空经济可广泛应用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综合性的经济形态,市场预估将达到万亿级巨大增量。赵麒表示:“预计到‘十四五’末,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到3万亿—5万亿元。”
“有停机坪且已申请航线的地方,我们都可以去”
2023年,深圳首次将“低空经济中心”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包括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发布。这意味着深圳立足大湾区,展现出布局“天空之城”的决心——从低空经济发力打通粤港澳大湾区客流和物流。
赵麒指出,eVTOL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他以东部通航举例,后者在全行业率先提出“空中的士”战略。未来,以eVTOL为主要载体的“空中的士”战略将打造线上运营平台,让人们可以实现一键式预约空中出行服务,通过规模化运营,空中出行的价格将大幅度降低,最终成为人们都能消费得起的常态化交通工具。
据介绍,空中出行是地面车辆通勤6倍以上的速度。以深圳蛇口到珠海九洲港的航线为例,地面通勤接近三个小时,乘坐直升机通勤只需要十几分钟。未来,市民如需在短时间内去往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如澳门、广州、东莞、惠州、中山等,都可在小程序上预约出行。“只要有停机坪且已申请了航线的地方,空中的士都可以到。”赵麒说
但他也坦言,虽然eVTOL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飞得起来、落得下去、管控得住、消费得起。
飞得起来,就是要有空域保障、航线支持;落得下去,就是要布局大量的停机坪、起降点;管控得住,就是要依托数字底座,实现飞行过程的可协调、可监管、可追溯;消费得起,就是要用科技创新的方式,降低出行成本,让飞行价格亲民。
让低空出行成为常态
截至目前,东部通航已经在大湾区各个重要节点区域,建成直升机场等低空基础设施,运营管理超过100个起降点,服务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比如说从深圳出发,东部通航能够提供飞往大湾区任一城市群的低空出行服务。
东部通航正在推出“空中的士”平台,这也是国内首个低空出行服务平台,依托信息化、数字化、移动通信、5G、AI大模型等技术,培育扩大低空出行需求,优化低空运力结构,实现需求与运力的有机结合,从而逐步降低低空出行成本,让低空出行成为常态。
东部通航直升机主运行基地。
目前,这一赛道还存在行业标准缺失、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起降点数量有限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赵麒建议:一是需要像深圳低空经济产业协会这样的行业组织发起相关企业开展标准、制定标准;二是要进一步搭建完善低空经济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低空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的搭建并尽快投入运营;三是充分发挥国企在低空经济中的带头作用,以更大力度、更多诚意鼓励社会资本加入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可能的公共服务场景和商业应用场景,为低空经济发展培育最好的土壤、环境和氛围。
最后,赵麒也提到,低空经济的发展一定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场景的持续创新、技术的迭代升级、基建的合理规划、监管的及时高效,“只有这样‘五位一体’谋划,我们的低空才能像土地、河流、海洋一样,为社会带来巨大的财富,为人们提供多元的出行选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