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公勺公筷成“食”尚#消化内科专家:别用自己筷子给别人夹菜了

    天目新闻 记者 薛昊悦2020-03-31 10:17

    【编者按】安全用餐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些“关键小节”敲响了警钟。为培育健康生活理念、养成文明好习惯,长三角各地纷纷发出倡议,倡导使用“公筷公勺”,聚餐提倡分餐制、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等。对这一倡议,各地相应情况怎么样?实践情况好不好?即日起,天目新闻客户端推出《公勺公筷成“食”尚》栏目, 关注各地在文明用餐上的新变化。

    疫情期间,隔位就坐、分餐而食的举措有效阻隔了病毒传播。随着国内疫情持续向好,人们开始关注日常饮食习惯,推广使用公勺公筷作为一种文明生活理念被反复提及。

    浙江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潘文胜说,从医学角度看,使用公勺公筷最大的好处是能够有效阻断部分疾病的传播渠道。“有一些疾病是通过呼吸道传播,比如说这次的新冠肺炎,还有一些病毒是从嘴巴里进去,就是我们常说的‘病从口入’”,潘文胜主任介绍,霍乱、部分寄生虫病、幽门螺旋杆菌、诺如病毒等,都可能通过日常聚餐引发传播或感染。

    采访中,潘文胜特别提到了幽门螺旋杆菌,这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是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罪魁祸首,甚至可能引发胃癌。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里,幽门螺旋杆菌赫然在列,是胃癌的高危致病因素。在我国,幽门螺旋杆菌的成人感染率高达50%-60%,这意味着每两个人里就有一个病毒携带者。

    潘文胜说,中国人习惯的共餐方式是幽门螺旋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的人习惯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病毒就有可能通过残留在筷子上的唾液传播给别人。”潘主任认为,当使用公勺公筷不再局限为个人行为或是单个家庭行为,而是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可以大大减少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相信将来胃癌发病率也会进一步下降。”

    除了幽门螺旋杆菌,潘文胜提到,能够口口传播的还有诺如病毒。每到秋冬季节,这种病毒总是令宝妈们高度紧张,其引发的急性胃肠炎是典型的消化道传播疾病。在中国5岁以下的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左右。接触到患者用过的餐具、物品后没有洗手,与患者一起用餐都有可能导致感染。

    百姓餐桌无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3月16日,浙江十家省级单位联合倡议推广使用公勺公筷,这种文明好习惯正由高传播率向高认知率、高认可率转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潘文胜说,“在全社会推广普及公勺公筷,是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