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华兰溪市,盛天一是算是位不大不小的名人。从小就被媒体的报道围绕,从央媒、省媒,再到当地的金华日报和兰溪融媒体,盛天一各个成长阶段的重要节点,都有出现在媒体上。
盛天一原本叫做巴比,父亲是在华经商的非洲商人。2010年,他的父亲将儿子托付给司机盛晓阳后,从此杳无音讯。于是,盛晓阳便将盛天一带回自己的老家,交给母亲盛美娟抚养。
如今,13年过去了,浙江农村奶奶养了个非洲孙子的故事,在兰溪市广为人知。盛天一现在过得怎么样了呢?12月2日,天目新闻记者来到了盛天一就读的蜀山中学,了解他的最新情况。
初见盛天一,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初看之下和印象中的黑人并没太多两样。但身着中国的校服,一张口又是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细看下还眉眼清秀,有着中国人的轮廓感,聊几句后,就会不自觉地把他当成一个肤色偏黑的中国人。
今年9月,盛天一升入了高二,学习成绩在班里中等偏上。明年,盛天一就将高考,除了语数外三门必考,另外7门课,盛天一选了历史、地理和技术。盛天一告诉记者,他最喜欢信息技术,比较擅长地理。谈到心仪的高校,盛天一表示,他的目标是浙江大学,“想考家门口的学校,不想离开家,离奶奶太远。”
在盛天一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无疑是从他5岁起就抚养他长大的奶奶盛美娟,虽然叫奶奶,但扮演的角色却和妈妈一样。
近期寒潮来临,奶奶担心天一衣服没带够,在学校受冻。正好曾把天一带回家的叔叔从义乌回来了,奶奶发微信给班主任,希望让叔叔带些保暖的衣物去学校,直到听到天一说有厚衣服,奶奶才放下心来。
奶奶今年已经66岁了,为了天一,依旧停不下来。记者见到她时,她刚从村里的文化礼堂烧饭回来。“给村里老年人烧烧饭,一个月有1500块钱,贴补下家用。”
盛家的经济条件谈不上富裕,前段时间奶奶摔断了牙齿,也一直没舍得去补。而她的儿子也有自己的家庭,还有一个比天一大四岁的男孩,因此,天一的学习费用和日常开销,主要还是奶奶和爷爷负责。
带孩子的过程总是辛苦与甜蜜相伴。让奶奶骄傲的是,天一很争气,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当时村里跟他一样大的孩子有四个,只有天一考上了高中。”除了成绩,天一也很懂事,从来不和奶奶顶嘴,平时也会帮着干点扫地洗碗的家务。
对于未来的打算,奶奶希望天一能考上大学,到时给天一买一台电脑。“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我就算借,也要借钱给巴比买电脑。”至于上大学的费用,奶奶说,学费可以走贷款,她并不担心,不过生活费就需要家里凑了。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