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湖州荻港流传千年的“桑基鱼塘” 为新时代水乡增添发展新动能

    天目新闻 记者 汪驰超 孙韵2022-07-16 10:20

    “摇摇船、摆摆船,阿乌朵朵船。”在湖州荻港村,乘上渔舟摇摆穿梭于荻港古河道中,小舟荡漾,石桥水清,游鱼欢畅,荻港水乡的魅力风情尽显,而这条生态旅游路线所依托的正是流传千年的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该系统于2017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桑基鱼塘循环系统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生态系统,是指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对生态环境基本“零”污染的典型农耕生态循环系统。是湖州先民顺应自然、治水兴农的智慧结晶,历经数千年的嬗变,积淀丰厚的蚕桑丝鱼文化,成就了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灿烂历史,也给当地村民带来积淀千年的宝贵财富。

    荻港人依水而生,以渔谋生,当地村民种桑养蚕,池塘养鱼的生态模式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荻港村村民章百年家告诉记者:“我们用桑叶饲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养出来的鱼肉质鲜美,蚕吐出来的丝质量也非常好,桑基鱼塘还带动了我们村的旅游发展,我们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

    桑基鱼塘

    生长于桑基鱼塘边的徐敏利,几代人受益于桑基鱼塘的恩泽,深谙桑基鱼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她看来,如何开发利用桑基鱼塘及相关资源,提高桑基鱼塘的知名度,是带领当地民众迈向“共富路”的关键一招。

    徐敏利是湖州桑基鱼塘产业协会会长,她利用当地荒废湿地、老桑地、小鱼塘开发荻港水路旅游线路以及荻港渔庄农旅度假中心,将水乡文化元素与现代休闲文化相结合,让游客与水相伴,展现最完整的荻港水乡魅力。“我们围绕桑基鱼塘开发水上精品游线以及农旅度假中心、食品厂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带动了当地村民300多人就业,一年平均收入4万多元,食品厂还可以将老百姓的鱼和桑叶收购加工成产品,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桑基鱼塘的意义,不仅在于保护这一农业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重新活起来,更是找到一条既符合生产效益需求,又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之路。

    荻港村桑基鱼塘系统的核心区域共有1007亩,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党委书记杨升辉表示,这种绿色循环生态模式不仅无污染,更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我们请了很多院士专家过来指导工作,恢复老底子的养鱼方法,通过规模化养殖,老百姓养鱼收入大为提升。原来的鱼是8-10块一斤,已经涨到32-36块钱一斤,同时我们还发展农旅产业,打造美食节,从一产农业走到三产融合,老百姓每家每户一年可以增收2到5万元。”

    鱼米乡,水成网,两岸青青万株桑。在荻港村,诗中所描绘的这一情景清晰可见,古老又迷人的“桑基鱼塘系统”风光给村里带来了更多的新兴业态,也为新时代鱼米之乡增添了发展新动能。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