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京杭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连贯了万千市镇。在这条宝带上,浙江杭州临平区的古镇塘栖,扼水路要道,承千年文明,如璀璨明珠镶嵌在大运河最南端。
6月24日下午,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委网信办指导,浙报集团天目新闻发起的“打卡‘浙’里@共富”百家媒体千名达人万名拍客大型新闻行动采访团循着大运河,走进杭州市临平区塘栖古镇。
塘栖古镇位于杭州北部,大运河穿镇而过。踩着古运河仅存的七孔石拱桥——广济桥拾阶而上,走过漫长岁月的石板透着悠悠的光,目光所及的广济桥南北,是熙熙攘攘的兴盛景象,历史的流转与今日的运河文化旅游相得益彰。
“这水好清呀,都能看见鱼在游”“这地方好像自带滤镜”……看着眼前如画的美景,记者们纷纷拿起相机。
越过广济桥,走在塘栖镇独特的水上街市,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法根糕饼、朱一堂等各色老店包罗了镇上流传百年的传统美食,承载着不少本地人的记忆。
浙江老字号“百年汇昌”老板虞铭向大家解说糕版历史 天目新闻记者 张迪 摄
来到浙江老字号“百年汇昌”门口,推门而入,便闻到一阵糯米清香,古木桌案上摆着几匾晶莹的糕点,原来这是塘栖古镇的特色小吃——糕版米塑。“这是糯米做的吗?糯糯的感觉,好有嚼劲。”“形状好可爱啊,等下,让我先拍一张照片。”记者们赞不绝口。
现场,老板虞铭向大家解说起了糕版的历史:米塑,又称“粉塑”,是用米磨成粉,蒸熟后用手工捏成。这些米塑,从工艺和特色讲,有点类似于北方的“面塑”,是塘栖乡间的一种特有的民俗工艺,米塑五颜六色,种类繁多,其中以“上梁元宝”、“定亲饭圆”和“立夏狗”最为出名。
体验完糕版制作,采访团来到了法根糕点,法根食品前身为“阿福糕点”,始创于1940年,经历了供销合作社,供销食品厂,转制私营企业等阶段,发展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有椒桃酥,云片糕,重麻酥糖等。
杭州临平运河综保旅游公司总经理卢韶煜介绍,塘栖古镇以前是传统工业重镇,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之后,坐拥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塘栖,在蜕变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当地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文化挖掘和旅游开发,复兴塘栖古镇,未来还将抓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建设的契机,深挖塘栖本土文化,从美食文化、非遗文化、民宿文化等方面打造适合游客参与的场景,让游客真正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感受“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魅力。
“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这是丰子恺先生对塘栖的评价。进入新时代,这片“江南佳丽地”也正在经历着转型、蝶变与涅槃。塘栖人民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推动塘栖由古镇向新城跨越,迈向共同富裕,一幅百姓幸福安居、产业兴旺发达、生态优美宜居的美丽画卷,正在塘栖描绘着。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