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出25个聋哑面包师的德国西点师吴正荣夫妻即将回国,目前新任老板已在店内学习。吴正荣表示,即使自己离开,但“无声”的面包店会一直在。
11年来,由德国人吴正荣开设的面包店因为招收听障人士作为学徒而广为人知。一天天,一年年,平价、零添加的面包满足了顾客的味蕾,而它们背后的爱心故事也温暖了众人。多年来,小小面包店的爱心故事被国内各大媒体多次报道。
5月16日,天目新闻记者联系到吴正荣,他告诉记者,目前面包店客流稳定,“我和妻子过几天要回德国一段时间探望家人,这家店将交给下一位店主经营,他也是一个德国人。”虽然心怀着许多不舍,但是吴正荣表示,新接手的店主和他有着一样的信念,都想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和关爱残障人士,因此他也感到很欣慰。
记者了解到,高高瘦瘦的吴正荣来自德国西南部城市卡尔斯鲁厄,西边是著名的莱茵河。大学毕业后,吴正荣在德国一家制药厂做化学工程师,妻子杜雪慧是一名小学老师。“如果没来中国,我们两人应该拿着丰厚的薪水,在家乡享受着体面而安稳的生活。”吴正荣坦言,因为当时一则新闻,彻底改变了两人的生活轨迹。
2000年,吴正荣看到一则湖南听障儿童的报道,大受震撼。“听障儿童最终成为聋哑人,是错过了最佳发声时期。如果前期干预,7岁前是可以学会讲话的。”思索良久,吴正荣向妻子提出“去中国”的想法,妻子欣然同意。
于是,两人当即辞去工作,飘洋过海。2002年,这对德国夫妻来到长沙,在湖南省残联的康复中心做义工,帮助听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渐渐地,吴正荣发现,横亘在听障人士面前的大难题是找工作,“他们比常人的嗅觉、动手能力更强,做面包不需要说话,很适合,丝毫不比身体健全的面包师傅做得差。”
店里默不作声的员工们,与老板的热情好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2011年,吴正荣花费2万欧元盘下了一家德国面包店,专收听障学徒,店名取做“吧赫西点”。吴正荣说,“吧赫”是德语面包“Bache”的音译,又与键盘演奏家巴赫同音,他希望把钢琴曲中的完美带给听障儿童们。
现在,吧赫西点的11名员工中有7名听障人士,包括4名面包师、2名学徒、1名店员。开店10余年来,面包店一直免费且只招收听障人士为面包学徒,近30名听障人士从这里学成离开,多数继续从事面包师职业。
(视频素材由受访者提供)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