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人物志#“无声”合伙人:拍出人间美好

天目新闻 记者 朱平 王夷 张迪2022-04-15 00:48

杭州艮园25幢一楼商铺,有间不太起眼的摄影工作室,来往于此的小区居民经常可以看到三个年轻人背着包,拖着拉杆箱进进出出,如果不是他们偶尔会用手语进行交流,看不出他们与普通创业者有什么不同。

郑正启、管升声和王盛蕾,升启摄影工作室的三个合伙人,2020年9月,在街道的帮助下开出这间工作室。除了都是80后,他们还有个共同点,都是听障人士。

三个合伙人分工很明确,郑正启和管升声主要负责拍摄,年龄稍长点的蕾蕾姐因为通过助听器能和健全人进行日常交流,于是揽下了现场协调和业务拓展的工作。

“因为拍摄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小郑和小管在这方面又比我专业,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接到业务后会三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和对方在手机上打字沟通。”蕾蕾姐说,其实在听障的圈子里,说起小郑和小管的摄影技术还是挺有名的,大家给他们的评论都是,拍得很好,技术很厉害。但真正进入创业,对听障人士来说,开摄影工作室还是充满了各种挑战。

除了前期沟通,比方一个让模特看镜头的简单示意,有时要通过小郑或小管转给王盛蕾,再由她转述给模特,如果转达的意思不对,还得重新传一次话,如此循环往复,特别是遇到拍小孩子的照片,有时让小郑和小管很抓狂。出去拍外景,看到理想的场景,健全的摄影师只要动动嘴喊一声,模特便能领会,小郑他们却要亲自示范跑到拍摄的点示范,才能让对方明白自己想拍摄的内容。

“无论是对健全人还是听障人士来说,创业一定是辛苦的。”三个人都没后悔当初成立这个工作室,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成长了不少,至少来工作室的顾客对他们的作品都很满意,没有任何偏见。

知足弄社区是工作室的老客户,社区之前也请外面的工作室来拍过片,但和小郑他们合作后,发现这三个年轻人不仅有耐心,还很细心,常常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去年为社区老党员拍照,因为一些老人行动不方便,大热天三个人扛着设备一家家跑,一遍遍调角度拍摄,直到老人们满意为止,一句怨言都没有。

工作室成立一年多,靠着口口相传,升启摄影工作室也积累了一些固定客户,但多数业务还是来自社区和残联,为了拓展业务圈,王盛蕾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接触各行各业的人,推广工作室,有时也会遇到对听障人士拍片抱有质疑态度的人,蕾蕾就用作品去打动他们。

三人说,希望能让工作室走出去,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同,创业再难也要想办法坚持,因为在别人眼里,这个工作室只是一次普通的创业,但在他们心里,这是一次实现自强自立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残疾人,这是一件伟大的事。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