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蚱蜢、巨龙、金凤……在曾修权的书架上,飞禽走兽应有尽有,活脱脱一个小型“动物园”。
几片色泽鲜嫩的棕榈叶、一根银丝、一把剪刀、一个火机,在一双巧手的折、压、撕、绕、插之间,一只精巧逼真、栩栩如生的棕编蝈蝈跃然手中。隐于草丛间,鲜绿的色泽、灵动的形态,若不是凑近了瞧,压根儿就不知道是假的。
“天上飞的、地上爬的动物我都会编,快的话只要25分钟,我就能编出一只活灵活现的蝈蝈。”曾修权告诉记者,无论棕编还是竹编,要想编得好、编得像,重点是把握比例和神态,每一个关节、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
“非遗需要更多人传承才能拥有更强的生命力。”作为秀洲非遗项目洪合棕编的传承人,曾修权的空余时间,除了学习和琢磨各种棕编作品,也贡献给了培养“同好”。他希望通过短视频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棕编、喜欢棕编、一起传承这项技艺。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