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核”书写初心丨丈夫一句诺言,妻子一生守候

天目新闻 记者 张姝 吴煌 段松艳 见习记者 李超然2021-06-14 01:46

今天是端午节,作为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纪念日,端午节凝结着始终不变的爱国情怀。今天,天目新闻记者为大家讲述一个动人的“双核”故事——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上空,中国人自己研发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引爆。在无数为了这一时刻呕心沥血的“核弹人”中,有一位技术工人名叫王荣浩。

端午节前夕,天目新闻记者来到王荣浩的老家,浙江嵊州仙人坑村。

在王荣浩家中院子的一棵核桃树下,记者见到了他的妻子王贤琴。老人今年77岁,她说:“这棵核桃树就是丈夫诺言的见证。”

原来,因工作的机密性,王荣浩没有把自己的职业告诉过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妻子。他向王贤琴承诺:“我离家远行,是为国家做一件大事情。”

王贤琴承诺绝不过问任何关于工作的事,两个人每年里只有一个月探亲假时见面,结婚后的前20年里只朝夕相处了22个月。这多出来的这个月,一次是丈夫生重病需要照顾,另一次则是去工作地接退休的丈夫回家。提起这段往事,王贤琴却显得格外乐观。她说:“丈夫非常了不起,我不能拖他的后腿。我守好家就可以了。”

1970年,王荣浩从四川工作地回老家探亲,在妻子掌心放下三个核桃树种子。

嵊州的气候和土壤,本不适合核桃树生长,但生活有望穿秋水的等待,也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有一颗种子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

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

夫妻俩没有孩子,这棵核桃树成了妻子的情感寄托。在王贤琴的细心照顾下,从小小的青皮种子变成了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从1970年种下核桃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51年。在这51年的时间里,丈夫已经因病离开了人世,妻子无意间整理丈夫的行李时,发现了一张1984年由核工业部颁发的荣誉证书,里面这样写道:王荣浩同志,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作出了贡献。

半个多世纪里,世界变了许多。一穷二白的中国,从造出震撼世界的原子弹,开始成为核工业大国。

核武器和核桃树,都有一个“核”字。

核桃树挺拔巨硕,不但能遮阳避日、遮风挡雨,最关键的是,能结出这核桃。你看它牢不可破,内外隔绝,虽然其貌不扬,却是陋室藏金。

历史行进的每一步,都在普通人身上留下了最真切的投影。“双核”的小故事,折射出大时代的风云变迁。

据悉,由浙江嵊州市越剧团和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根据王荣浩、王贤琴的故事改编创排的越剧现代戏《核桃树之恋》,目前正在紧张地排练当中,“七一”期间将在北京演出。

天目新闻记者将持续为你报道。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