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中国·条条大路见美好#“8D魔幻之城”重庆是如何炼成的?

天目新闻 记者 朱彦超 杨晓轩 王坚颖2021-05-10 00:12

沪渝高速的最后一站是“山城”重庆。

这个时代,旅人们看惯了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城市就该繁华。而重庆,颠覆了人们对城市固有的印象:山的脊梁,水的轻柔,城的繁荣,在这里参差统筹,相互缠绵。看山不是山,观水不是水,楼宇间的火锅店,路两旁的麻将馆,重庆就是一个俏皮的烟火人间。

但是话说回来,山水环抱的重庆并不是建城修路的适宜之地。长江与嘉陵江把这块山地切割成几大块,河道两岸,尽皆高低不平的山坡丘陵。说它是8D魔幻之城,并不言过其实;上了二十几层楼,出门仍是马路,也不是逗你开心。

近日,沿着高速看中国天目新闻采访团队走进了这座8D魔幻之城,不仅仅被重庆魅力所吸引,更折服于这座城市的交通建设者们的智慧与付出。

单轨飞驰,从居民楼的窗前飞驰而过,李子坝轨道站天天上演着这样的奇景;苏家坝立交桥,是全国最高的城市道路立交桥,高达72米;黄桷湾立交桥,是世界最复杂的城市道路立交桥,导航再智能司机在这里都会保持警惕……带着好奇,天目新闻记者来到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寻求答案。在轨道交通建设处,记者看到挂的满满堂堂轨道交通线路图。作为西部地区最早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重庆通过20余年的努力,已经建成了“一环七线”轨道交通运营网络,运营里程达370公里,在建里程也达到了260公里。

“在轨道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针对重庆山地城市的特点,发展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跨坐式单轨系统,发挥其低噪音、爬坡能力强等优势,为市民和游客呈现出了‘轨道穿楼’的独特景观。”重庆市住建委轨道交通建设处处长邹家驹介绍说。

受到“两江、四山”分割与阻隔,重庆的城市形态呈“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格局。多年来,除了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之外,重庆的城市道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让城市的桥梁隧道成为片区之间的“咽喉”通道。

“近年来,中心城区累计建成跨江大桥30座,累计建成穿山隧道18座,立交桥281座。未来,中心城区还将继续推进礼嘉嘉陵江大桥、白居寺长江大桥等13座跨江桥梁建设;推进13座穿山隧道的建设。”重庆市住建委城市道路建设处处长王慎川告诉记者,预计到“十四五”末期,中心城区基本建成跨江桥梁40座,穿山隧道31座。

2019年,来重庆旅游的总人数达到了6.57亿人次,排全国第一,几乎是第二名上海的2倍。游客眼中魔幻又自带网红属性的大重庆,背后是城市交通建设者的默默付出。

难与险在重庆人眼里算不得什么,他们扎根于此,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钢筋水泥在山坡上野蛮生长,硬是把城市难以发展的山地改造成了超级城市。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