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摘茶、制茶工艺,"双轮驱动"重塑传统茶业价值

潮新闻 记者 朱骅超2025-04-20 23:31

4月20日,记者一行前往大坪洲生态茶园(星村茶香径)近距离感受摘菜茶叶和制作茶叶的工艺手法,福建省武夷山市永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方舟带领记者们采摘新茶,耐心讲解摘采技巧。永生茶叶董事长、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游玉琼女士则在后方教导炒茶流程与技巧,其中包含摇青、杀青等工序。

永生茶叶有限公司以"忠于传统,不止创新"的理念,将传统制茶技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作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其创始人团队中既有非遗传承人游玉琼(首任女性非遗传承人),也有深耕数学建模与大数据分析的理工科人才(方舟先生)。这种"传统经验+现代技术"双轮驱动的跨界组合,催生出革命性制茶模式。

方舟介绍;通过采集数十年制茶大师的摇青力度、杀青锅温等核心参数,构建数学模型,将"凭手感判断"转化为可量化的制茶标准。例如,摇青环节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茶叶细胞破损率,精准控制美拉德反应进程,确保氨基酸等26种内含物质的黄金配比。自主研发的智能采茶机、制茶机器人已进入田间实验阶段,可模拟人工采摘的"中开面、大开面"标准,误差率低于3%。智能烘焙机通过AI算法动态调节火候,破解传统杀青环节(260-300℃)对技师经验的高度依赖。计划推出的《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三部曲》,将系统解构18道工序的科学逻辑,推动非遗技艺向"可复制、可传承"转型。
面对茶产业扩张带来的生态压力,永生茶叶以"多元空间"理念重构茶园生态:

种植绿植与花果树木形成"立体防护"——樱花树吸引红嘴蓝鹊等益鸟捕食害虫,小野菊为蜜蜂提供蛋白质补充,构建"以虫治虫"的自然循环。5000亩茶园通过间作固碳植物,年吸收二氧化碳超1200吨,茶树根系固土能力提升40%。

茶园内设置茶文化体验区,游客可参与摇青、杀青等工序(如杀青环节需精准控温至280℃),20%村民从事漂流等配套旅游服务,实现"一产+三产"联动发展。
永生茶叶的实践揭示传统产业升级路径:以科技解码非遗技艺,用生态重构产业价值。其经验对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启示——当一片茶叶同时承载文化记忆、科技密码与生态价值,传统行业方能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双重跨越。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