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动辄破百万播放的时代,越来越多白大褂身影出现在热搜平台。这些打破传统认知的“顶流”医者爆火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职业坚守与人间悲欢?
卢骁,浙大二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滨江院区急诊监护室负责人。
他是热播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里以严肃认真出圈的带教老师,也是全网拥有700万+粉丝的知名自媒体科普博主。
但是,面对潮新闻记者的镜头,他却说:“我其实最不喜欢别人叫我网红,我只是个普通急诊科大夫。”
急诊室没有真正的黑夜,因为有人“点亮”了天空
在封闭的ICU,时间仿佛停滞。但一束人造的光,却让病床上的人们重新感知昼夜。
前段时间,卢骁在他的社交平台分享了一幕“监护室的天空”: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治病是一方面,其实有时候,我们要从心灵上去抚慰他们,给他以光线,让他们知道白天和黑夜……
对于在急诊医生岗位上干了10多年的卢骁来说,晴空灯的设置,为急诊医生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提供了助力。
“我觉得对于患者来讲,躺在床上,特别是躺在监护室那张床上,不管谁躺上去,心情都是非常难受的。”在ICU里待的时间长了,患者有时候会出现睡眠障碍,甚至精神错乱,这对预后很不好。
“我们那张床上躺过好多危重病人,有些病人术后恢复了,就会告诉我们,看看这个天空,心里会一下舒服很多。”卢骁说。
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对于急诊医生来说,治疗是综合的。“有些时候,患者失去了信心,医生再怎么样都拉不回来了。”
因此,除了晴空灯,病房里会不时冒出一些温暖的“金点子”,比如放上象征胜利的向日葵,比如病人用的被子会被提前放进保暖箱……“因为不能探视,我们还会把家属鼓励他的录音放在他耳边,每天给他听。有时候会在床头贴一些家属的照片,让他知道家属没有放弃他。”
“以后,也许我们能做的会更多。AI越来越高级,说不定环境都可以虚拟化。比如说,病人想去海滩,我的病房就可以出现阳光沙滩,还有海水的声音;病人说,今天我想去看埃菲尔铁塔,我的病房就能变身法国街头。”在卢骁看来,急诊室是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也是生命最倔强的地方。“我们想的就是能够让患者走出监护室,把疾病看好,然后让这个人能够正常地回归社会,这是我们最大的目标。”
他告诉我们,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回访的时候听说患者的生活恢复常态。
“我们曾接诊过一位货车司机,出了车祸被送来急诊,双腿外伤后截肢了,但脑子还是清楚的。当时闹着要拔管。我们医护人员就一直鼓励他。他老婆也跟他讲,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别的都不要想。他的孩子还给他做了贺卡送进来……”在大家的鼓励下,大哥的状况慢慢改善,人变得乐观。“现在他装了假肢,自己能走路,他老婆去上班,他自己在家里给家里人做饭,这是很让人开心的事情。”
全网拥有700万+粉丝,卢骁:“我只是个普通急诊科大夫”
急诊医生之外,卢骁还是一位在社交媒体上拥有数百万粉丝的知名博主。
他会在自己的账号里跟大家分享“如何科学控制体重”,也会发自己下班后健身打球的日常。“经常有病人冲着我来看急诊,来了就说,我和卢医生认识的,我还奇怪呢,他说是我的粉丝。”
卢骁直言自己很讨厌“网红”这个词,他说,“我只是个普通急诊科大夫。”
做自媒体,一个是科普,第二就是用急诊故事告诉大家健康的重要性。“健康这个东西,你拥有它的时候毫无感觉,失去它的时候就晚了。但是这个话你跟每个人说,他只能听进去,但他记不住。”
他坦言,自从拍了科普视频,得到了更多的“理解”,有的甚至超过了他自己的预期。
“医生也是普通人,我们也会伤心难过,但是有些事情我们不可能都暴露在家属面前。现在,我可以通过视频告诉他们,不仅仅是我,其他医生也都一样。我常会讲一些小故事,潜移默化,大家就能相互理解。”卢骁告诉我们,这几年,他明显感觉到,特别是一些重症患者的家属,来了先会跟他说,“不管怎样,我们相信你。”
更重要的是,做科普真的能够帮助到人。
“前段时间,就有粉丝说,看到我发的一条讲‘心梗怎么早期诊断’的视频,救了他一命;还有粉丝反馈,说我的视频还是挺治愈的;一位二十多岁女孩子还给我寄了信,说看了我的视频,觉得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焦虑症状减轻了,开朗起来了。我看完之后,觉得很受鼓舞。”他说,“我发几百条视频,如果能救一个人,就值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