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浙江,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散落着无数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村落。这些村落不仅是浙江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更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独特的风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构筑了浙江乃至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库。
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结各地在健全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制度、构建传统村落保护多方参与机制、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式、传承优秀建筑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五个方面的经验做法。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高度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深刻认识到传统村落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政策措施,有效保护了传统村落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精髓,为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传统村落调研过程中,潮新闻也将贡献自己的力量,深入挖掘传统村落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价值以及保护利用的新模式、新成效,生动展现传统村落的独特魅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本期传统村落调研,潮新闻记者来到指南村。对指南村望日民宿老板葛志良进行了采访。通过与葛老板的交流,感受指南村民宿产业的升级和回乡创业者的实践探索。
指南村,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临安太湖源头南苕溪畔,隐匿于海拔480米的高山之上,是一个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村落。到2015年,指南村启动“红叶小镇”建设,指南村的民宿数量从之前的20余家发展到40余家;2017年,指南村成功晋升为4A级村落景区;2018年,荣获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称号;2019年,指南村更是被纳入临安“八线六景”之中,作为“一景”备受瞩目。
潮新闻:出于哪些原因,让您决定放弃城市的工作,选择回到家乡创业?
葛志良:我于2006年考入宁波大学,专攻旅游管理,2010年毕业后,我顺利进入一家旅行社工作,三年时间 ,我走遍全国,亲眼见证了旅游业在不同地区的繁荣景象。2013年,正当我职业生涯稳步发展之际,一个意外的机会让我看到了回乡创业的可能,那时,指南村正着手进行新农村改建。作为一个曾经落后的传统村落,指南村在交通、村容村貌以及文化水平等方面都亟待提升。然而,正是这样,我看到了发展的契机,加上我有一颗回乡奋斗的心,于是我决定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投入农家乐事业。
潮新闻:开始做民宿以来,您觉得指南村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您的经营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
葛志良:自2014年至今,指南村每年都经历着不断的更新与蜕变。作为一个曾经相对落后的传统村落,指南村在交通、村容村貌以及整体文化水平上都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得益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政府投入超过亿元,对村庄进行了全面的基础设施改造,包括道路的拓宽、村容村貌的改善以及农家乐标准的逐年提升,通股票“微改造、精提升”,我也从原先经营的农家乐转型为如今的民宿。如今,指南村凭借其独特的红叶景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为指南村的经济带来了显著的提升和多元化发展机遇。
潮新闻:指南村拥有哪些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些传统文化资源在当前发展中遇到了哪些难题?
葛志良:指南村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手工麻糍、太平灯等,这些项目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是游客体验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这些项目的游客参与度并不高,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创新与完善,通过深入挖掘与传承传统文化,结合现代旅游需求,打造出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让指南村的文旅事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潮新闻:指南村在当前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葛志良:尽管指南村在旅游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游客结构单一。目前,我们的游客主要以退休老人为主,年轻人和孩子较少,这主要是因为缺乏适合的液态项目,为此,第三方运营商开始参与村庄的旅游开发,计划增加一些传统文化和可参与性的业态项目,丰富客户层次,吸引更多年轻人和家庭游客。在我看来,这一变革对于指南村的旅游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全国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如果我们再不做出改变,农家乐经营组将面临巨大的压力,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挑战,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转载请注明出处”
周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