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儿童友好”程度是衡量一座城市温度的关键标准,近日《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发布,浙江六地典型经验做法入选,涉及制度机制创新、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适儿化改造等。当社会建设和治理的视角降为“一米”,什么样的空间是儿童所需所爱的?潮新闻推出“一米视角看城市”系列新媒体报道,以儿童视角解剖浙江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经验。
一座小区最中心的建筑,往往被称为“楼王”,占据了全区视野最好、出行最便利等优势,售价也最贵。而在衢州市柯城区荷花街道新荷社区,老小区改造后,“楼王”里进进出出的却都是娃娃和老人。
这里在改造初期,就明确了“集中打造”的共识。以“儿童友好”理念牵引,将核心地段、宽敞开阔的社区服务中心,改造为融治理、休闲、交友于一体的邻礼中心,并在周边连片打造了托育中心、残疾人活动中心、共享食堂、共富工坊等多个场景。
走进邻里中心,你能看到多代同楼的社交场景,孩子趴坐在活动室的阶梯式阅读角上看书,大人在一旁聊天、练书法,乒乓球弹跳声和戏曲声时不时从二楼传来,“辖区内都是老小区,周边有一所小学和两所幼儿园,老人和初中以下的孩子占比近半。”新荷社区副书记姜志芳表示,邻礼中心位于辖区内最大且最中心的荷花小区的中心位置,工作日时辖区老人会预约邻礼中心活动室安排京剧、书法等活动,周末则成了带娃胜地,充斥着孩子的欢声笑语。
老小区的儿童友好怎么做?点开视频看看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