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15日,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潮新闻要用一条持续跟拍了半年之久的微纪录片,来跟大家分享西湖边一群志愿者和一窝鸳鸯的守护故事,这也是一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从今年年初开始,潮新闻记者持续用镜头记录下了鸳鸯的求偶,捕捉到了鸳鸯上树、孵化瞬间,见证了小鸳鸯的跳巢和成长,以及背后一群城市志愿者的守护。
最早关注西湖边的鸳鸯,是在2017年。一名叫陆建利的热心志愿者,每天凌晨4点雷打不动骑着自行车,从杭州市区的孩儿巷出发来到西湖边,只为守护鸳鸯,劝阻市民游客向鸳鸯投喂和抓捕的不文明行为。
从2017年开始组建以来,像老陆这样热心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有大学生、教师、退休工人、公司职员等各行各业人士500余人。
有细心的志愿者进行了统计:从2007年以后每年都有鸳鸯宝宝出生,2007年的1窝到2020年的20窝,2021年28窝,2022年24窝,2023年23窝,2024年26窝,鸳鸯出窝数也是节节攀升。
老陆说,鸳鸯在西湖停留、繁衍,无疑给西湖增添了新的生命力,让西湖更有活力、更加灵动,守护好西湖的这些小精灵,就是守护好我们自己的美好家园。
如今,西湖鸳鸯是西湖生态环境的一个符号,更像一只西湖“爱情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许多美好和温暖。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