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杭州塘栖镇枇杷大批量上市,同时有只叫“蚕杷”的蛋,也卖火了。它们出自一位1999年出生的返乡大学生顾灵娇之手,她现在是老刀百匠非遗工坊的一员。
蚕杷蛋在塘栖镇当地历史悠久,是当地村民进入“蚕枇里”时节(特指每年五月蚕茧“下山”和枇杷上市时节)吃的一种充当主食的蛋。这种蛋介于白煮蛋与咸鸭蛋之间,因加工时放入了枇杷花、枇杷鲜果进行腌制,所以又叫枇杷蛋,但在当地已经销声匿迹半个多世纪了。
在一次临平档案馆查阅历史资料时,顾灵娇看到在塘栖一带曾有过蚕杷蛋,回家后,她请教了工坊创办人、临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灰鸭蛋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沈建标,得到了他的肯定和支持。经过上百次的调试,终于在传统灰鸭蛋腌制的基础上融入枇杷花取得成功,并已经申报了国家专利。
顾灵娇说:“我对非遗传统手艺非常有兴趣,并且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回到乡村,把这些技艺传承下去”。
塘栖老底子的“蚕枇蛋”,你想尝尝吗?
参与方式:
中国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你的家乡端午有什么传统美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我们将选出10条精彩留言(一个IP只能获取一份),每人送出1份“蚕枇蛋”(8个装)。
截止时间:5月28日17:00(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潮新闻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