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质生产力与青年,皆是涵义广博,生机勃勃的概念,青年无法被定义,新质生产力,更远远没有看到边际。
这个“五一”,我们对话了五位不同职业的青年人,倾听他们对“新质青年”的理解。
回答各有不同,但因热爱而努力的样子如此相似。
在他们身上,
我们看到了科技发展给予青年人的改变;
看到了千千万万青年人的奋斗给予中国的影响;
看到了那句,“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现实中的映照。
时代各有不同,奋斗一脉相承。
“五一”当天,占地超过1000平方米的“之江一号” AI表演动画数字摄影棚里非常安静。这是亚洲最大的数字摄影棚之一,可同时支持10人以上表演动画拍摄,但今天棚里只有汪媛一个演员。
“我们刚刚结束最新一季动画的拍摄,大家正轮班放假。”汪媛留下来是为了补拍几个镜头,尽管那原本并不是她的角色,“这也是动捕表演的特色,只要身高、体型相差不是特别巨大,性别、样貌都不会成为我们表演的障碍,这技术厉害吧。”
从事动捕表演两年,汪媛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它让我在33岁的时候终于能把热爱做成事业。”汪媛舞蹈专业毕业,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天赋条件一般”,也参演过话剧,然而“演出机会不多”……逐渐地,演员梦被现实消磨。
直到她有一天看到电影《阿凡达》的纪录片。“我才知道原来荧幕形象背后是新技术的强大支撑。”汪媛形容那一刻,“像一束光打进来”,心底那燃起又熄灭的火,再度亮堂起来。
普通演员是穿着戏服在聚光灯下表演,动捕演员则是在光学动捕摄像机的环绕下穿着动捕服表演。动捕服有点类似汪媛学舞蹈时穿的练功服,只是在全身关节部位多了三四十个反光点(也称为Mark点),这些点可以反射红外光给摄像头,从而让摄像头能够捕捉到点的平面数据。通过多个摄像头的数据,可以最终确定这些点在空间中的绝对位置,实现全身动作的精确捕捉。
当汪媛换上动捕服走路时,习惯性地微耸两肩,还有点八字步。“这是为了尽量不遮挡反光点。”她不好意思地笑起来,调整了一下手背上反光点的位置。她身后的屏幕上,一个梳着双髻的小丫鬟同步做出了摸手背的动作。那就是今天汪媛饰演的角色。
“之江一号” AI表演动画数字摄影棚里有150台光学动捕摄像机,环绕着汪媛,在现场她说得最多的不是台词,而是“数据可以吗”?两个小时里,她按照分镜要求做出害怕、躲避、舞剑等各种剧情表演。数据可以,那就下一条。数据信息被遮挡或者没有跟上动作节奏,就得再来一条。
“可以了。”摄影棚边上的扫描工作室里,看着电脑里用红绿不同颜色标注的线条开始动起来,现场指导发出指令。这些红色绿色的圆点对应着演员身上的反光点,记录着演员的动作轨迹,实时扫描、输出之后这些就是动画人物的基础素材。演员表演越到位,生成的动画人物形象就越真实。
“如果不做动捕演员,可能真就去教小朋友跳舞了。”汪媛一边用掌心按着额角的汗,以免碰到手背和额头的反光点,一边说,她还是更喜欢表演。
跟汪媛一起参与这部动画拍摄的动捕演员有六位,来自不同专业,动捕技术改变了传统动画作品的生产方式,才让很多像他们这样热爱表演,但天赋条件并不优越的表演者有了更多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机会。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新质青年,但我从事的工作一定是新锐的。”汪媛笑起来,额角的汗,闪着晶莹的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