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和莫言真的太好磕了,就看他们的“情头”,一个潦草小狗,一个沉稳小狗。
事情起因于,莫言收到了余华给他公众号的投稿。
稿子名叫《妙哉此风》,文章写得洒脱,用当下的话说就是松弛感十足。
莫言还认真地手写了按语。
这对好兄弟呀,从一个放牛娃和一个牙医,到现在顶尖的文学家,惺惺相惜,也损来损去。
文中有一段,余华回忆起少年时期在炎热夏天里寻找的穿堂风,如此想来,他们何尝不是我们抚平生活褶皱的微风。
世界破破烂烂,多亏有他们缝缝补补。今天先聊聊余华。
一直以来,余华主打一个反差萌,人和书各火各的,书越苦难,人越欢乐。
有年轻人说,看见余华的脸就想笑,都条件反射了。
作为中国文坛少有的“e人”,这两年,网红余华的风头,盖过了作家余华。
为什么那么火呢,我们来梳理一下他的互联网成名史。
余华的“翻红”始于2021年9月。被问到“为何开始写作?”他说,为了躺平,当年努力写小说,就是为了过上一种不被闹钟吵醒的生活。
有人评价他的书语言简洁,他说,因为认识的字少。
但说到莫言的小说,他说第一个感觉就是嫉妒,写这么nb。
他也自恋,说自己比苏童帅,头发比莫言多,读自己的小说,读到凌晨4点还流眼泪。
他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个梗和金句中,被年轻人们解构成新一代“文化网红“,更是可以一起开玩笑的“互联网好友”。
别人说,现在年轻人只上香不上进,余华说,“如果再有人来告诉你,你要努力工作,你要有上进心,就会得到很好的回报,那是鸡汤,不是事实。”
他还说,天赋有时候就是一种运气……
他说自己不喜欢用微信,因为用了微信感觉24小时都在上班。
他自己也想不到,年轻网友眼中自己最红的一刻,不是张艺谋拍了《活着》,也不是上了贾樟柯的电影,而是自己和一只潦草小狗撞了发型。
其实,年轻人说余华像“小狗”,不是打趣外形,而有情感依赖在里面。他真实,不端着,毫无爹味,有年轻人渴望的那一点点理解。
在年轻人眼中,这份理解,难能可贵,就像一种药,或许不能根治一切,但至少能舒服一会儿。
谁不想成为余华呢?即使没有成为余华的天赋和运气,至少被允许有余华那样的松弛感也是好的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