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迎来萤火虫季。在许多人的童年回忆里,夏夜小溪边,树林里都会有萤火虫的身影。如今生活在城市中,当窗外华灯初上,车流不息,你是不是也会疑惑,我们身边还能看到萤火虫吗?
有这么一群人可以给你答案,他们白天工作,晚上出现在杭州的各个角落,寻找萤火虫、青蛙等动植物。
“我们团队的小伙伴来自各个职业,有程序员、厨师……,他们热爱自然,喜欢探索。”陈奕宁说道。
陈奕宁说,自己是做生物多样性的相关工作的,已经有4、5年时间了,经常会出去做夜间调查,可能会工作到两三点,有时候要等有昆虫,也会一整夜不睡,一直到天亮为止。
吴沛是从事医疗器械相关工作的。“我个人比较喜欢大自然相关的东西,自我探索已经4,5年时间了,跟着他们一起拍差不多2年。”
杭州最常见的有三种萤火虫:大端黑萤、黄脉翅萤和雷氏水萤。还有一些萤火虫分布在郊区,种类非常多,甚至有可能会有新的萤火虫物种还没有被他们发现。陈奕宁认为杭州的萤火虫可能在变少,主要原因是灯光正在大面积的覆盖,对于萤火虫来说,这种环境对它们的生存是有极大的干扰。
“除了萤火虫以外,大家还会研究包括陆生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昆虫,还有一些半陆生的,比如说两栖类。我们一般不会在野外抓动物回去做标本,除非是一些昆虫长得很相似,需要很细致研究,甚至会数腿毛,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才会抓回去做标本。” 陈奕宁说道。
“他们在2019年开始就策划了一系列的活动,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家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2021年8月启动的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借助了浙江师范大学的专业力量,在西湖区调查到各类物种2190种,还发现新物种1种,拟命名为“西湖跳蛃”。孙铖说:“我们平时也会组织一些生物多样性公众参与活动,比如线下培训、夜观生物等,希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城市中的物种、记录身边的生物、参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西湖分局的工作人员孙铖说道。
“我们呼吁大家能加入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一起加油!” 孙铖说。
(吴沛提供部分素材)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