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9名学生绘制的“地图”在网上火了。他们坐地铁“游遍杭州”,总里程覆盖近500千米,耗时30多个小时,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各地铁线路进行网络信号测试,画出杭州地铁网络信号强度地图,还给出了信号优化方案。
坐地铁刷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也常常会听到身边有朋友吐槽,坐地铁到一些路段时,打电话或者玩游戏途中网络信号突然中断,只能望着手机屏幕不知所措。
记者 陈薇 摄
那么,杭州的地铁里,究竟哪些地方信号薄弱呢?该实践团队在熟悉的领域,做专业的事,用数据表明结果。在这份涵盖地铁1号、2号、4号、5号以及16号线最全的“杭州地铁网络信号强度地图”上,网络信号强弱一目了然。
记者看到,这份示意图中,地铁线路分不同区段,被三种颜色加以标识。参与测试的学生朱红斌告诉记者,绿色代表信号良好,黄色为信号一般,红色则表示信号较差。“其实杭州地铁信号强度整体相对稳定,1号线信号问题较多,主要集中在乔司至乔司南这一区间,网络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 朱红斌说,这可能和人流量、设备老化等有关,新开的16号线信号最佳,其他各线路或多或少也存在信号盲区。
曲线图上的数据显示则更加直观。比如1号线上移动信号彭埠、乔司都在“-95dBm到-100dBm之间”,朱红斌介绍,“dBm是信号单位,一般来说都是负的,大于-80dBm表示信号好,-80dBm到-90dBm表示信号一般,而低于-90dBm则表示信号很差。信号差,意味着打电话、上网都不顺畅,甚至可能直接掉线。”
这些信号数据是如何测出来的?朱红斌说,他们兵分三路,带着移动、电信、联通手机卡,打开专门测试网络信号的APP,每到一站就记下信号指数。在地铁里,最长的一天他们有10个小时都是在地铁里度过的。
在初步测量完以后,对于一些数据不太理想的路段,再进行2、3次复测,防止出现误差,最后计算每个区间的平均值,按照数值确认该区间的信号强度。“这样,地铁沿线动态静态、点和面的信号情况,就都掌握了。所有区间聚合在一起,就成了杭州地铁的网络信号强度示意图。”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电信运营公司联系学院的老师,初步表达了合作意向,希望未来和该校师生合作开展改善地铁信号的工作。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团委书记郝晓斌表示,这份示意图是学生利用专业所学进行的社会实践成果,反映身边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希望能够助力亚运会,优化杭州地铁信号覆盖,未来让乘坐者有更好的网络使用体验,推进杭州智慧城市建设。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