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长三角观察#牵手上海“老字号”背后 湖州德清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天目新闻 记者 孟琳 朱彦超 见习记者 林婧 通讯员 虞高岚2020-06-15 13:37

    近日,位于上海南京西路核心商圈的兴业太古汇,15架施特劳斯钢琴身披五彩斑斓的萌趣涂鸦,成为视觉焦点。鲜为人知的是,这些钢琴的制造地是浙江德清的一个水乡小镇——洛舍。

    外地人很难相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竟然聚集着近百家钢琴制造及配件企业,是长三角最大的钢琴制造中心。上世纪八十年代,富有远见的洛舍人意识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国人对钢琴的消费需求远非几家国营大厂能够满足。于是,他们从当时的上海钢琴厂挖来技术员,硬是在鱼塘桑陌间打造出一个“中国钢琴之乡”。

    图片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农民造钢琴!”这句响亮的口号被洛舍人自豪地喊了三十多年,然而“农民”与“钢琴”之间的反差始终客观存在,随着市场的变化逐渐成为产业发展难以逾越的鸿沟。“我们有完整的产业链,原材料、零部件供应非常便捷,生产成本也较低,最缺的就是核心技术和驰名品牌。” 洛舍镇党委书记唐捷说。

    此时,上海钢琴厂已发展成为上海钢琴有限公司,虽然有享誉全国的百年品牌“施特劳斯”和多年积累的深厚技术优势,但公司产能有限,外加上海高昂的生产成本,日子也不太好过。

    钢琴的故事不禁让人联想到全球城市群发展中不少经典案例。比如,上世纪60年代起,日本东京湾区的机械电器等一般制造业从东京的中心城区转移至周边,逐渐形成经济总量占日本26%的京滨、京叶两大产业聚集带,东京中心城区则不断强化高端服务功能。从上海挖来“星期天工程师”指导农民造钢琴,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业转移的规律使然,是市场“无形之手”推动的“初级一体化”。

    今天的长三角,面临的不仅是区域内产业格局分配调整,更是如何聚集全球资源要素,发挥各自优长、互相搭台、齐头并进,整体提升区域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命题。这个过程中,既要市场“无形之手”的推动,也要靠政府“有形之手”的引领。

    2019年初,上海全面实施振兴老字号老品牌行动。上海老字号是海派文化的缩影,仅黄浦区就有中华老字号品牌96个,它们不仅是历史变迁的见证,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德清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机遇,当年5月,该县全面启动对接上海“老字号”行动,推动民企借助技术、制造、销售等方面的优势,主动与上海“老字号”牵手。

    德清县莫干山裸心堡 图片由德清县提供

    去年9月,在上海、德清两地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之下,位于洛舍镇的浙江乐韵钢琴有限公司与上海钢琴有限公司(施特劳斯)成功“联姻”,联合成立上海施特劳斯钢琴有限公司。“德清团队主要负责设计、研发和生产,上海团队主要负责品牌展示和推广。”公司负责人金文英介绍,合作仅3个月,百年品牌施特劳斯强势回归市场,三大全新系列产品订单达3000台,同品质钢琴市场价值提升30%以上。

    此后,“老品牌新故事”不断上演“续集”。德清专门设立“联姻”专班,深度排摸钢琴、服装、日化、食品等300余家规上企业,梳理出160余家梯度对接上海“老字号”品牌的本地企业名单,精准制定对接计划、合作方案和交流互访安排。目前,已有27家德清企业牵手上海“老字号”。在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沈建明看来,这样的合作,不仅是探索推动长三角“老字号”共同发展路径的一次交流,更是沪浙两地产业合作共赢的一次创新。

    目前来看,“老字号”合作体量也许不大,所属产业也未必高精尖,然而这其中更可贵的是,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德清打破县域经济固有思维,主动拥抱一体化的智慧和眼光。

    一个基本的判断是:目前长三角各地产业专业化分工水平依然不高,整体联动效应尚未充分发挥,产业结构趋同较为明显,良好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阶梯层次也尚未形成。这就要求各地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进行错位布局,以推动长三角各地之间专业化分工协作为导向,加强区域产业分工与互补合作,从而不断提升综合实力。

    我们欣喜地看到,德清已经用实际行动作出决定:开放合作、乘势而上,找准自身优势定位,融入区域发展。

    对外交流方面,德清不断强化融杭首位度、提高接沪显示度、拓展苏皖联系度,“朋友圈”不断扩大。去年以来分别与上海金山区、黄浦区、安徽黟县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各镇(街道)与上海发达镇街建立友好关系。

    德清的交通网络 图片由德清县提供

    产业合作方面,去年,位于浙大科技园智能制造专业化众创空间和上海张江盛大源创谷的德清“飞地”——“莫干智谷”相继开放运营。截至目前已有15个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入驻,实现“项目孵化在沪杭,产业落地在德清”。

    公共服务方面,近一年来,德清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多地相互协同、连链成势,在教育、医疗、文体、产业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合作,经济文化交流愈加紧密。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开园启用,德清人有了第一所家门口的大学;杭德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启动,德清正式迈向“轻轨时代”。

    各方优势不断叠加,汇聚成发展“胜势”。百年前,德清因一座莫干山引得上海、杭州、南京的名流大亨纷至沓来。如今,德清人依旧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身上独一无二的闪光点,并以此淡定从容地登上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大舞台,以邻为伴,共同唱响区域一体发展的美妙旋律。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