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白粉,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颜料,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钛,在现代工业体系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它凭借优异的白度、高遮盖力、高耐候性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油墨、橡胶等众多领域,对各行业的产品质量与性能提升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钛白粉行业产能持续扩张。2024年,全行业已投产的综合产能达到590万吨/年,且还有多个已建成待投产、正在建设和待建的项目,预计未来1 - 2 年行业有可能再增加140万吨产能 ,总量将提升到 730 - 750 万吨左右,占全球总产能的70%以上。产量方面同样呈现增长态势,2024年42家全流程型钛白粉企业的综合产量达到476.6万吨,比上年增加60.6万吨,增幅为14.6%。在产品结构上,金红石型产品占比最大,2024年在全行业476.6万吨钛白粉总产量中,金红石型产品为405万吨,占比85%;锐钛型为56万吨,占比12%;非颜料级和其他类型产品为15.6万吨,占比3%。
然而,在看似繁荣的产量数据背后,钛白粉行业也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从市场供需角度来看,国内年产量不断增加,但内需对钛白粉市场的拉动效果有限。国际市场方面,虽然中国钛白粉出口量基本占产量的1/3左右,且2024年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190万吨,占当年产量的40%,但贸易壁垒和纠纷不断涌现,海外市场复杂性加剧,出口增量难以持续大幅增长,未来出口竞争程度必然加剧。
在产业政策层面,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于2024年2月1日开始实行,其中一个重大变化是将氯化法工艺钛白粉从鼓励类中剔除。这反映出当前国产氯化法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并不先进,在市场价格和终端领域缺乏竞争力。此外,氯化法对钛原料要求更高,在国产钛矿制备沸腾氯化法钛原料未大规模工业化,且国外高品位钛原料资源呈下降趋势的背景下,氯化法钛原料供求失衡问题凸显。
面对重重挑战,钛白粉行业也在积极探索未来发展趋势。一方面,技术创新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提升产品质量与附加值。例如,通过研发新型生产工艺,降低能耗与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开发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如食品级、化妆品级等高端专用产品,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差异化需求,抢占高端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行业整合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与技术实力,加速布局氯化法工艺,构建成本护城河,提升市场竞争力,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企业将更加注重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协同发展,加强与上游原料供应商和下游应用企业的合作,稳定原料供应,拓展市场渠道,共同应对市场波动风险。在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钛白粉行业也将朝着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方向迈进。加强废副产物的综合利用,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西西之声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