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广东河源:“土味”宣传、集市摆摊……看广工实践团如何把国家资助政策"讲"进老乡心坎里

    2025-07-28 07:58 广东广州

    7月8日至14日,广东工业大学“泉心禾力”实践团前往河源市东源县康禾镇,开展国家资助政策下乡行活动。

    活动期间,实践团成员通过“土味”宣传、集市摆摊、入户走访、直播宣讲等贴近村民生活的形式,让资助政策走进乡村的各个角落,为当地学子的梦想助力续航。

    01

    接地气!“土味”宣传赢得村民喜爱

    实践团成员深入钻研政策,努力成为政策的“活字典”。

    活动期间,他们从多个维度精心打造宣传载体:设计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宣传海报;制作生动形象的宣传视频,借助案例故事、动画演示等,让政策讲解更符合村民的接受习惯;将“晦涩条文”转化为“乡土白话”,确保政策传递“接地气、入人心”。

    02

    集市热!阿婆拉着孙子赶“政策集”

    活动第一天,乡村集市热闹非凡,实践团在这里摆摊设点。“阿叔,孩子上大学缺钱,助学政策能帮您解决难题,毕业还款方式灵活、利息低,咱们农民家庭也能安心供孩子读书!”针对村民对“申请条件”“还款期限”的疑问,国家开发银行的专业人员和队员们围在摊位旁,拿起纸笔现场拆解流程,把复杂政策拆分成易懂的“小知识点”,让晦涩条文变成“家常话”。

    一位阿婆拉着自己的孙子来到摊位前咨询,听完讲解后紧紧握住成员的手说:“今年我孙子考上了大学,这个政策真是太好了!”

    03

    深入户!一对一消除“求学愁”

    实践团成员深入雅陶村、田心村、陈坑村、彰教村,走进一户户充满期盼的家庭,结合政策为他们量身定制帮扶方案:“有政策作为保障,就是要让好苗子不担心读书的费用!”鼓励的话语点亮了家长眼中的希望,也为学子驱散了逐梦路上的忧虑。

    走访过程中,这样的场景不断出现——买粄的阿姨,今年有孩子考上大学,家里还有其他孩子在上学,一直想申请助学贷款,却因不清楚相关流程而发愁,供孩子读书的压力很大;孩子考上大专的赵阿叔,急切地拿出录取通知书中的相关助学金申请表、生源地贷款相关资料,咨询具体的额度……

    团队成员详细了解每户的家庭经济状况,结合实际宣讲适合的资助政策,指导他们填写申请材料。成员们用耐心与专业,为乡村学子的逐梦之旅插上了资助政策的“翅膀”。

    04

    云端聚!313人“在线”学习政策

    7月11日,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专场宣讲会在当地若坝村村委会五楼会议室举行。宣讲会由实践团骨干张舒然、陈润婷主讲,以“政策全覆盖+案例接地气”的方式,系统解读了资助政策体系,重点介绍了广东工业大学的资助工作特色。

    除了吸引众多当地村民、中小学生到场参与,宣讲会还创新开启线上直播,让政策传播打破空间限制,让政策的声音传播得更远、触达更多人。

    互动环节,勤工助学学生代表刘仕浩分享了“勤学励志,感恩成长——在勤工助学中淬炼青春”的感人故事,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陈润婷则以“勤工筑梦,助学远航”为题,讲述了政策如何帮助自己实现成长蜕变。真实的经历引发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提问。

    此次资助政策下乡行是国家教育公平的“乡土实践”,让“知识改变命运”成为现实;是乡村振兴的“教育注脚”,推动资助工作培育人才;更是学校践行育人使命的“生动课堂”,青年学子通过走访宣讲将国家战略与乡村需求紧密联系。国家战略、乡村期盼与学校担当在此汇聚,共同坚守育人初心。

    接下来,广东工业大学将持续推动资助下乡,让国家政策的阳光照耀乡野,助力乡村学子“以知识为翼,飞出大山;以成才为责,反哺家乡”,用青春接力,让资助政策的种子在三方共育下长成参天大树,携手谱写教育公平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的新篇章。(来源:河源日报)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