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暑期潮实践#红侨文脉,“非遗”传情:汕职学子推动侨批文化进校园,光影交织润童心

    编辑于2025-07-22 08:08 广东汕头

    为助力“大思政课”深入开展,激发广大学子传承侨批文化的热情,2025年4月至7月,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团走进汕头市金平区飞厦小学、东厦小学,开展以“非遗皮影展古韵,童心共润红侨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皮影侨批情知识竞答、参观非遗皮影展览、宣讲侨批文化等活动,与广大青少年搭建起红侨精神的传承脉络,让学生深入感受侨批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携手飞厦小学组织学生开展“红侨非遗知多少”知识竞答。

    红侨展活力,非遗促传承

    春风相迎,万物焕新,实践团成员以“小老师”的身份走进汕头市飞厦小学、东厦小学等学校,巧借学校开展“潮汕皮影戏英语课堂——红侨非遗作品展”的契机,将侨批故事融入到皮影戏的内容中,实践团在前期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利用皮影戏向小学生演绎“华侨过番”“批脚送信”等经典的侨批历史场景,生动再现了华人华侨远渡重洋的艰辛历程,激发学生了解红侨文化的强烈兴趣。

    在实践团成员的带动下,小学生纷纷涌到皮影台前,通过动手制作与操作皮影,更深入地感受这份独特的红侨情怀。舞台上,小小学子用童稚的声音,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自己创作的皮影作品,眼光中闪烁着对非遗的热爱与向往,浓浓的侨批历史底蕴在稚嫩的心灵中悄然扎根。“体验环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组织开展“红侨非遗知多少”知识竞答,学生们积极参与,踊跃答题,侨批文化的深厚内涵在互动中得以传递。

    图为实践团成员以皮影戏为载体向飞厦小学的学生们介绍侨批故事。

    古韵动心弦,侨批润童心

    文化在交流中传承,在传递中焕发新生,红侨精神如涓涓细流,滋养着新时代的幼苗。学子们在一场场互动中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更在心中种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兴奋地表示,他们要争当小小红侨传承人,把侨批故事讲过家里人听,将侨批知识跟朋友们一起分享。

    孩子们的热情感染了实践团成员,他们更加坚定传承侨批文化的信念,怀揣着对红侨精神的敬仰,借助小学主题班会课、国旗下讲话、晚托兴趣班等多种形式,走进各个班级,围绕“红侨古韵,诚信相伴”的主题,向更多的学生讲述千年前华人华侨远渡重洋的“过番”壮举,引导孩子们争做红色诚信小使者,共承侨批家国情怀。同时,实践团成员组织学生以书信的格式写“回批”,让他们化身历史代笔人,用稚嫩的笔触回应百年前华侨的牵挂,体会侨批递送中“批脚”坚守信义的品格。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活动现场跟学生交流侨批文化的精神底蕴。

    思政融古今,薪火永赓续

    实践团对红侨文化的传承不仅限于课堂,更融汇着各校园的精神文化。东厦小学的文化长廊独具潮汕韵味,实践团成员化身“讲解员”,在长廊宣传墙前向小学生介绍潮汕的人文情怀,潮汕是侨批文明的发源地,潮汕人心怀家国,信守承诺,这是侨批文化最鲜明的精神色彩,课间玩耍的学生纷纷被生动的讲解声吸引过来,在青年声音中感受那份“纸短情长”的红侨魅力。

    此外,实践团通过组织五年级学生扮演“小小侨批信使”,帮助他们用英语讲述侨乡故事,并用舞台戏剧的风格进行呈现。视频在潮新闻等媒体平台上深受大众喜爱,在青年大学生的带动下,孩子们以稚嫩童声用异国语言传播“侨”的声音,将故乡的思念传递给无数海外侨胞。多样化的“思政教育”为红侨文化的传承注入生生不息的动力,实践团致力以“大思政课”理念为引领,推动侨批文化从历史档案“活”进现实课堂,从校园课堂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学生拍摄“潮汕皮影戏英语课堂——红侨非遗作品展”活动照片。

    青年凝活力,共递传承音

    当皮影戏的光影跃动在课堂上,当泛黄的侨批化作育人的鲜活教材,青年学子正以新思维新智慧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孩子们在非遗中深悟侨批魅力,在舞台表演中融汇“爱国爱乡”的红侨情怀,使这份跨越百年、跨越山海的情谊厚植于青年一代的心中。穿行于校园间的实践团成员亦深深感悟到——文化的火种,需要用青春的温度去暖心呵护、用时代的语言去引发共鸣。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红色侨批文化宣讲结束后与飞厦小学的小学生合影留念。


    供稿团队: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团

    图片:黄培贤、蔡元睿、李庆森

    文字:陈金燕、许舒桐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客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