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蝉蜕 悟人生
曹玉想
炎炎夏日,酷热难耐,便随口吟诵出:“坐觉蒸炊釜甑中。”“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和“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的著名诗句。窗外不时传来了蝉扯破嗓子的高亢歌声,于是我联想起了小时候观蝉脱壳的情景。
蝉是一种神秘的昆虫,当幼虫将要羽化时,会在黄昏及夜间钻出地面,爬到树上后抓紧树皮,开始蜕皮羽化。只见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动了几次,首先在背上撑开了一条小缝,蝉的背就露出来了。然后,它的头钻出来,头部长着一双透明发亮的黑眼睛像镶嵌了两颗黑宝石。最后六只脚先后从壳中抽出来,整个身子开始慢慢地活动了。最有趣、最精彩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蝉尾使劲地抖动,已经出壳的上半身猛地向后一翻,又敏捷地向前一扑,前爪牢牢地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尾部就像拔萝卜似的从壳里完全拔出来了。蝉两侧蜷曲的翅膀慢慢舒展开来,薄得透亮。蝉脱壳的整个过程一般持续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蝉之所以要脱壳,是因为蝉身体表面比较坚硬的外壳限制了幼蝉的正常生长。在深思熟虑后,便有了“金蝉脱壳”、“蜕变”的生死抉择。
通过观看微小的蝉脱壳蜕变这一艰难而又精彩的转变,我深受启发,从中不难悟出些人生的大智慧。
只有默默积蓄力量,才有可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蝉几乎一生都在蛰伏在漆黑阴冷潮湿的地下,一般需要二、三年,有的甚至长达十几年。一生要经历五次蜕皮,历经漫长的潜伏期四次蜕皮后才从地下爬出,开始它最神奇的第五次蜕皮即最后一次蜕变。蝉脱壳的过程令人惊叹,如果没有凤凰涅槃的勇气,没有坚韧隐忍的气度,没有蓄积一定的力量,是难以淘汰旧我、换得新生的。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一马平川,难免遇到沟沟坎坎。只有坚定信念,耐得住寂寞,默默地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与收获是正相关的。
要有脱胎换骨的勇气,才能实现有效突破和提升。蝉经历了漫长、艰苦的五次蜕变,才从地下蛰伏到树上高歌。当蝉奋力振翅的那一刻,便翻开了生命的崭新篇章。人如果仅仅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没有革故鼎新的勇气,甚至惧怕改革,畏首畏尾,就不会有大作为。
即使生命短暂,也要奉献最大的能量。蝉在树上的寿命虽然短暂,它一旦蜕壳化羽,便振翅于林间,栖于高枝,餐风饮露,引吭高歌,竭尽全力地向世界展示生命的热烈与奔放。“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无疑是夏季的标志性符号。人的生命亦非常短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社会做出最大贡献,值得每个人深思并以实际行动做出回答。
高洁的化身。晋代陆云说,蝉有五德,是至德之虫。他在《寒蝉赋》中写道:“夫头上有緌,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享,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常,则其信也;加以冠冕,取其容也,君子则其操,可以事君,可以立身,岂非至德之虫哉?”作者通过对蝉的外表和生活习性进行剖析,赞美了蝉有涵养,具有高洁、清廉、自律的品性。他的观点得到后世推崇与肯定。被视为高尚人格的化身。诸多文人雅士写下了许多咏蝉的诗篇,或借蝉咏怀,或以诗言志。蝉尚且如此,人更应洁身自好。
蝉这个微小的生灵,以五次蝉蜕彰显了其顽强的生命力,给人启发和力量。朋友,您是否也有同感呢?
曹玉想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