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化,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星火接力·心越山海”实践队与校学生会“拾光”实践队携手共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交换活动。双方实践队成员共同走进元启社区,心理学院团队为当地小朋友带来了精彩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共建课程的过程中,双方深化了交流合作,教学相长,让育人的星火在社区间持续传递。
从接纳自我到学会成长,首堂课播下勇敢的种子
《小错误,大宝藏》一课以成长认知为起点,带领孩子们在爱迪生发明电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生平故事中,领悟“错误并非失败,而是成长契机”的道理。在面对错误的解决方法环节,老师以图图和小怪的生动案例,教会孩子们要勇敢承认错误、积极自我鼓励并付诸行动。最后,在“大西瓜小西瓜”的升级游戏中巩固学习成果,让孩子们在欢笑中加深对“接纳错误、拥抱成长”的认知,为后续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调适打下基础。
从辨别言行到坚守边界,第二课架起尊重的桥梁
基于对自我成长的初步认知,《不好笑的“玩笑”》课程聚焦人际交往中的言行边界。整堂课以孩子们熟悉的哪吒形象贯穿始终,老师讲述哪吒因被小龙叫“小妖怪”而自卑哭泣的故事,引导孩子们探讨哪吒的心理变化、小龙玩笑“不好笑”的原因,以及真假玩笑的本质区别。通过分析 “哪吒的风火轮是充电的吗” 等具体话语是否属于真正的玩笑,孩子们清晰掌握了玩笑的边界;更学会要像“石头”一样勇敢对不好的玩笑说“不”,并牢记“四不咒语”——不给他人取侮辱性绰号、不对他人说脏话、不拿别人的不足开玩笑、不随意公开他人的秘密。最后,孩子们写下善意玩笑并分享收获,深刻理解到尊重与善意是人际交往的基石,这也为构建健康的友谊关系埋下伏笔。
从识别雷区到守护情谊,第三课筑牢友谊的堤坝
《跨越友谊雷区——人际关系指南》课程,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友谊这一核心人际交往场景。课堂从观看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友谊破裂的视频切入,瞬间引发孩子们对友谊问题的共鸣与思考。老师巧妙地将挖苦讽刺比作友谊中的 “地雷”,带领大家化身“拆弹专家”,在多个情景中进行拆弹,最终总结出“表达态度、明确需求、积极行动”的冲突解决三要素。孩子们还写下“拆弹密码条”,承诺改进友谊中的问题并投入“友谊能量瓶”。课程让孩子们系统掌握了识别友谊雷区、维护真挚情谊的方法,形成了从自我认知到人际互动的完整成长闭环。
“拾光”实践队也走进龙顶社区,带来特色课程。《庞大的昆虫家族》中,孩子们绘蚂蚁、辨昆虫,在观察与互动中探索自然奥秘;《狼王梦》课堂,大家随紫岚的故事感悟坚持与成长,于讨论中点燃梦想;《花卉手工折纸》课上,一次次动手让创意绽放,也传递了美与专注。三节课寓教于乐,让知识与欢乐在社区悄然流淌。
此次交换授课活动,不仅为社区孩子们带来了连贯系统的知识与别样体验,更让浙师大两支实践队在教学理念、授课方式等方面相互借鉴、共同提升。双方表示,将以此次交换学习为契机,持续优化课程设计,让“星火接力·心越山海”的育人理念在更多社区落地生根,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文|侯婍妙、徐金灵
图|黄昕、万劭阳、李佳璇、王晨伊、学生处
浙江师范大学心越山海心途桐行团队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