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红纸,一把银剪,在指尖翻飞间化作万千世界——剪纸艺术,这朵绽放在华夏文明长河中的民间奇葩,以镂空之韵勾勒出东方美学的精魂,让平凡的纸张在虚实相生中诉说千年故事。
在台州这片艺术花园中,沈雷无疑是极为耀眼的那朵花。他以一把剪刀、一张纸,剪出了生活的百态,刻出了时代的印记,成为了剪纸艺术领域当之无愧的大师。
01
向欧洲递上中国剪纸金名片
近日,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专委会副主任、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剪艺纸艺委员会副主任沈雷率浙江、山东、四川、甘肃、内蒙古二十余位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携四十余幅作品赴欧洲参展。代表团在法国和瑞士成功举办中国剪纸交流活动。其中,浙江省非遗代表性项目黄岩剪纸和温岭剪纸引发中法观众热切关注,成为传播中国非遗的重要载体。
作为黄岩剪纸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沈雷率团参加了巴黎塞纳河市郊公园文创集市,在巴黎诺欧商学院孔子学院成功举办中国剪纸邀请展。在瑞士行程中,代表团前往佩恩德昂豪博物馆(瑞士剪纸中心)与当地艺术家交流。在博物馆Cindy Borel女士陪同下,中国艺术家参观了体现瑞士文化特色的剪纸作品。
此次欧洲之行,不仅增进了剪纸艺术家之间的友谊,更为中欧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新的桥梁。从法国到瑞士,中国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国界,让更多的国际友人领略到了中国非遗的博大精深,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02
童年埋下的艺术种子
沈雷,1948年生,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剪纸界》主编、浙江省民协剪纸艺委会主任,浙江省文联原委员、台州市文联原副主席、台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剪纸作品发表于《美术》《人民日报》,在浙江展览馆、浙江图书馆举办个展。他躬耕剪纸艺术五十余载,是黄岩剪纸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如今,沈雷剪纸名家工作室培养了不少剪纸人才,为台州剪纸文化的发展输送了众多新鲜血液。
沈雷的剪纸,刀锋游走于拙朴与灵动之间,以大气简约的线条勾勒生活本真。那些跃然纸上的市井烟火、时代印记,皆源于他对平凡生活的深度凝视——传统纹样在他手中褪去陈旧,与现代审美碰撞出奇妙的反应,为黄岩剪纸这株古树注入了扎根橘乡的新鲜血液。
沈雷出生于一个书香医药世家。他的父亲写得一手好字,还喜爱绘画,在父亲的熏陶下,沈雷从小就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闲暇时,他会拿出纸,模仿父亲的样子涂涂画画。父亲赠予他的《芥子园画谱》和《丰子恺漫画》,更是成为了他打开艺术世界大门的钥匙。丰子恺漫画质朴、简练的风格,深深影响了沈雷,为他日后剪纸“极简”艺术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03
一把剪刀,两代师承
若说父亲为沈雷叩开了艺术殿堂的第一扇门,那么两位截然不同的引路者,则如双生火炬照亮了他剪纸技艺的进阶之路。
20世纪60年代末,报纸上常常刊登各种版画和剪纸创作,沈雷被这些作品深深吸引。他凭借着一股年轻人的冲劲,花了一个星期完成三幅剪纸作品,寄到《工农兵画报》编辑部。1968年,当他在《工农兵画报》上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整版刊登时,内心的喜悦和激动难以言表,这也更加坚定了他投身剪纸艺术的决心。
几个月后,当他从报纸上获悉本地印刷厂设计师马友龙擅长现代剪纸后,立即登门求教。之后,经业内前辈介绍,沈雷又拜师天台山国清寺的黄岩僧人林闲云。这位以剪纸装饰佛事的师傅,将千年佛造像剪纸技艺倾囊相授。
“两位老师分别代表现代艺术创新与传统技艺传承,且对我倾囊相授,都是我学习剪纸时的良师益友。”沈雷回忆道。
一把剪刀,两代师承,三重境界。父亲和两位老师的指导使沈雷的剪纸风格逐渐形成刚柔并济的独特美学体系。从此,他一头扎进了剪纸的世界,一剪就是几十年。
04
剪刀是时光的滤网
沈雷的剪刀也是时光的滤网,将故土的晨昏暮晓、人间悲喜细细筛过。
以作品《渔家乐》为例,当剪纸的刀锋游入深海,鱼群便有了人间烟火的温度。沈雷以“鱼”为舟,鱼形船、鱼旗与悬挂的干鱼,在纸面织就一个环形结构——中心处,渔家老少围坐一起,渔家生活在沈雷的剪刀下重获新生。斑驳的色块恰似岁月沉淀的盐霜,扭曲的纸纹暗合潮汐涨落的韵律,渔家的酸甜苦辣便随着鱼鳞般的刀痕层层漾开,连观者都能听见浪花拍打纸面的声响。
再说作品《三岔口》,沈雷以京剧剧目为创作背景,表现了两位义士因误会在黑暗中打斗的场景。当京剧的锣鼓点跌入黑暗的深渊,《三岔口》的刀光便成了窥探人性的棱镜。沈雷撕碎传统武戏的程式化外衣,让两位义士在剪纸的二维牢笼里展开一场无目击者的博弈——他们不是持刀对决的仇敌,而是被命运蒙住双眼的困兽。看那欲刺还收的刀锋悬在半空,连衣袂翻卷的弧度都暗藏千言万语。当平面剪影被赋予心理拓扑学的重量,每一道镂空都成了黑暗的通风口,让观者得以窥见:真正的较量从来不在刀剑,而在两个颤抖灵魂在混沌中互相试探的轨迹。
05
奏响劳动者之歌
20世纪90年代,沈雷创作出版了剪纸集《三百六十行——沈雷剪纸艺术》,描绘东方美容师、磨刀师、修鞋匠和水乡鱼贩等劳动者群像。该作品问世后,其与时俱进的主题和拙朴大气的创作风格在中国剪纸艺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三十年后,沈雷在民间“三百六十行”主题上再一次倾注心血,为新时代下诞生的新职业如短视频主播、快递员、出租车司机、宠物医生、健身教练等剪纸画像。2021年,沈雷的作品《新三百六十行——沈雷、沈扬剪纸艺术》出版,女儿沈扬是他完成此书的最好搭档。
沈雷说,他用大半生的时间从事剪纸艺术,而其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奉献给了“三百六十行”的劳动者之歌。
“剪纸艺术要想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次欧洲交流回来后,对于剪纸艺术,我有了新的思考。相比于中国剪纸的规矩、讲究构图与思想性,瑞典剪纸很随性,用一把刀在一张白纸上就能刻成,这给了我启发。”沈雷说,艺术是实践性的,要守正创新,“接下来,我将致力于京剧、越剧、乱弹系列剪纸的创作,并且在创作时不再给自己设置障碍,用艺术将‘真善美’表现出来即可。”
来源:望潮APP
文明黄岩
黄岩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