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听我们“唠叨”一句,再出发!

编辑于2025-07-03 14:27 

最近的求是园

弥漫着离别的气息

熟悉的铃声、图书馆的灯火

实验室的仪器、课堂的笔记

都将沉淀为青春行囊里最厚重的注脚

站在奔赴星辰大海的渡口

你是否还想再听一听

那些曾指引过你的声音?

字字句句

藏着他们对你

千百遍的叮咛与最深的祝福

再听一次来自学院毕业典礼上

老师们的“唠叨”吧

这是他们

送给你奔赴未来的

最后一份“礼物”

文学院

院长冯国栋老师寄语:“希望我们文学院的同学们始终保持‘向上之心’,葆有‘与人的深情’。守正行谦,向上向善。前路虽遥,未来可期!”

历史学院

党委书记卢军霞老师寄语:“‘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历史学教会我们,个体的命运始终与时代共振。希望同学们把个人奋斗和时代使命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回答竺老校长‘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之问。祝愿全体历史学院毕业生始终怀史家之志,守求是之魂,持创新之道,立锦绣之业。”

哲学学院

院长王俊老师寄语:“哲学的初心是爱智慧。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最大的智慧,便是在这个浮躁加速的时代,均衡‘求是’与‘创新’。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要发挥批判性思维,我们都要尊重守护传统,我们都要坚持捍卫真理,做这个加速时代的稳定器,让个体从容,让共同体凝聚,让技术向善。”

外国语学院

党委书记罗泳江老师寄语:“‘学贯中西,格物致知’的院训精神涵养了每一位学子的人文气质与弘毅品格。同学们要胸怀家国、守正创新、行稳致远,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伟业,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展现浙大外院人‘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时代风采。”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常务副院长方兴东老师寄语:“在新闻人文、传播社科与创新科技的融合下,新闻传播学科已经成为当今时代至关重要的学科之一,传媒与传播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重要表现方式,学院、学科与时代蕴含巨大可能性,选择新闻传播学科值得自豪。希望毕业生们坚守专业理想、拥抱学科变革、勇担时代责任。”

经济学院

院长张俊森老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未来的路或许不会一帆风顺。你们可能会遇到不确定性,经历选择,面临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但请相信——‘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顺境时,请继续向上;逆境中,也请不忘初心。”

光华法学院

院长胡铭老师寄语:“愿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始终珍惜情绪价值,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身边的人,用温暖的情绪去拥抱这个世界。愿你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永远拥有丰富而美好的情绪世界。愿你们的未来,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教育学院

院长阚阅老师寄语:“期望同学们以家国情怀铸就人生高度,以辩证思维开拓人生广度,以终身学习积淀人生厚度,掌‘求是’之舵、扬‘创新’之帆,在强国逐梦的时代绘就壮美人生!”

管理学院

院长谢小云老师寄语:“希望同学们拥有如火热夏日般热烈丰富、激情澎湃的人生!管理科学,兴国之道。无论未来你们投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还是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或是在基层为人民服务,都希望能始终记得:做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院长刘同舫老师寄语:“在浙大的时光里,大家雕刻美好回忆,给浙大留下无数丰富且动人的印记。在漫漫求学路上,同学们从来不是孤身一人,因为有亲人作温暖的陪伴,有老师作坚实的后盾。希望毕业生们始终秉持求是精神,牢记母校教诲,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数学科学学院

院长励建书老师寄语:“青年学子肩负着让复兴的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引领世界公平合理发展的重大使命。一进浙大门,一生浙大人,愿同学们用智慧、成就与热忱,为浙大数学架起通向未来的桥梁,见证浙大数学更加美好的明天,谱写属于数学人的辉煌篇章。”

物理学院

院长林海青老师寄语:“同学们要将个人的成长放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方位中,培养自身见微知著的洞察力,防患未然的预见力,化危为机的应变力,自立自强、把握机遇,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出这一代年轻人应有的贡献。”

化学系

常务副系主任史炳锋老师寄语:“热烈祝贺同学们顺利毕业。希望同学们怀揣赤子之心追逐梦想,深耕不辍,以专业所长为科技进步与民生福祉贡献智慧力量。”

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党委书记应伟清老师寄语:“同学们要做到三点:一是做终身学习的探索者;二是做厚积薄发的深耕者;三是做知恩反哺的传承者。要始终将个人的成长与时代的发展结合,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用专业与热忱书写新时代的答卷。”

机械工程学院

常务副院长徐兵老师寄语:“百十机械,共铸辉煌,一代代机械师生始终勇担为国铸器、奉献家国的重任,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未来是属于你们的时代,‘海陆空天地、为国铸重器’是浙大机械人的深刻烙印,此去须怀报国志,不忘春风化雨情。我们在这里,送你们出发,也静候你们凯旋。”

能源工程学院

院长罗坤老师寄语:“同学们在求是园里求知若渴,在实验室中格物穷理,在能源领域深耕细作,每一步都留下了坚实的脚印。同学们要做到三点,一是心怀‘国之大者’,勇担能源报国的时代使命;二是永葆‘创新锐气’,勇攀科技高峰的险峻奇峰;三是恪守‘求是精神’,筑牢立身行事的坚实根基。”

电气工程学院

院长盛况老师寄语:“浙大学子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未来也会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汪槱生院士曾说,一个人只有将自己的专业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都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筑工程学院

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陈海荣老师寄语:“面对新时代的发展大潮,同学们要做到三点,一是心怀家国理想,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需要,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二是保持终身学习的姿态,持续拓宽视野,追求卓越,勇做时代的创新者与实干家;三是秉持坚定信念与高尚品德,修身立德,廉洁自律,担当责任,热爱生活,做一个干净担当、热忱善良的浙大人。”

化学工程

与生物工程学院

院长申有青老师寄语:“同学们要胸怀‘国之大者’,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在未来的征程中,既要追求卓越发展,永葆创新精神,勇于实践探索,在担当中历练,在奉献中成长;也要常怀母校情谊,永远铭记作为浙大人的光荣与使命,让求是创新的精神薪火相传。”

海洋学院

副校长、海洋学院院长王立忠老师寄语:“同学们要做勇立潮头的弄潮儿,以敢为人先为帆,在海洋强国建设中书写浙大人的担当。同学们要带着海的气魄、舟的坚韧、帆的远见,以无畏之姿搏击风浪,以奋进之势勇立潮头,与众多灿若星辰的浙大人一起,成为引领时代的先锋青年!”

航空航天学院

院长陈伟球老师寄语:“以初心锚定航向,做‘科技自立自强’的践行者;以恒心深耕事业,做‘长期主义’的坚守者;以信心引领变革,做‘未来赛道’的开拓者。不要‘佛系’,要‘火箭系’;拒绝‘躺平’,争做‘领航星’!愿同学们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亦不忘常回家看看!不忘常回‘浙’看看!”

高分子科学

与工程学系

系主任毛峥伟老师寄语:“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各自岗位上发扬高分子人‘聚合互联,开拓进取,走在前列’的精神,勇于担当、追梦逐光。”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院长戴道锌老师寄语:“面对未来,希望同学们胸怀‘国之大者’,做科技自强的‘追光者’;秉持浙大精神,做求是创新的‘传光者’;坚守初心本色,做人生路上的‘发光者’。祝同学们:光波激射,潜能无限,直冲天际,开启极速之旅;电子跃迁,动力非凡,勇攀高峰,建立不朽之功。”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院长陈红胜老师寄语:“科技浪潮奔涌,创新使命如山。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矢志创新,把稳时代航向,勇搏青春梦想。纵征途万里,星河浩瀚,脚踏实地,不忘来时之路。传承浙大‘求是创新’的校训与信电‘关爱奉献’的文脉,将论文写在祖国最需要处,以智慧之火点燃科技自立之光。”

生物医学工程

与仪器科学学院

院长张宏老师寄语:“期望同学们海纳江河,以开放心态深耕专业、拥抱交叉学科;启真厚德,以求是精神将国家和人民需要置于技术创新之上;开物前民,以使命担当让创新紧扣‘国之大者’。学院永远是毕业生的坚强后盾,愿同学们创造精彩人生,续写生仪学院和学科发展新篇章。”

集成电路学院

院长吴汉明老师寄语:“每个人如同独特的电子元件,拥有各自的本征频率、共振频率和截止频率。希望同学们能够铭记‘求是创新’的浙大校训,在未来的工作科研中坚定保持本征频率,将负能量有效屏蔽至截止频率以外,与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共振共进。”

生物系统工程

与食品科学学院

院长刘鹰老师寄语:“希望同学们牢记‘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期望大家赓续求是精神,践行创新使命,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浙大人。同学们要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矢志成为推动农业工程和食品科技创新、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重要战略力量。”

环境与资源学院

院长杨坤老师寄语:“希望同学们在守牢底线的前提下积极开拓创新,做到守牢底线做实事,开拓创新做大事。同学们要常回来看看,回来讲一讲自己工作后的经验和收获,为师弟师妹树立榜样的同时提供帮助。”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院长孙崇德老师寄语:“无论选择国家部委、西部基层、科研院所或国际高校深造,都是‘用青春书写的答案’,我们学子要以明镜认识自我、以磨砺淬炼成长、以胸怀融入时代,将所学扎根祖国大地!”

医学院

院长黄荷凤老师寄语:“善良乃人性之美,更是人生之智。愿你们此去,以专业为舟,以仁心为帆。你尽管去努力,你尽管去善良!成功是努力和积善的附属品。请永远铭记:你们守护的,是生命健康,是家庭希望,是社会温度,更是民族未来!

药学院

院长顾臻老师寄语:“我想对同学们提三点希望,一是要主动搭建‘负熵之桥’,二是要深刻理解‘负熵之序’,三是要系统维护‘负熵之盾’。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祝福在座的各位,在克服熵增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处、心潮逐浪高!”

竺可桢学院

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葛坚老师寄语:“希望各位同学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能够把握航向,永葆劈波斩浪的魄力,用坚定与勇气书写属于自己的答卷。竺可桢学院永远是大家温暖的港湾。”

国际联合学院

(海宁国际校区)

党委书记、副院长李敏老师寄语:“同学们要成为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促进跨文化理解,播种和谐的未来;以虚怀若谷的姿态拥抱新知,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锻造核心竞争力,让终身学习成为应对时代变局的立身之本;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无论学子身在何方,母校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

行囊已满,征途在望

愿你在人海浮沉中锚定方向

在时代浪潮里勇立潮头

愿你既有披荆斩棘的锋芒

亦有守护初心的温柔

亲爱的2025届毕业生

毕业快乐!

特别鸣谢: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经济学院、光华法学院、教育学院、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系、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机械工程学院、能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海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医学院、药学院、竺可桢学院、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

文案: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童钶槿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童钶槿 | 章舒帆

责任编辑:周亦颖 章舒帆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