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路上政协人 | 杨春肖:让“浦江味道”香飘四方!

编辑于2025-06-28 01:35 

高质量发展建设

共同富裕示范区

浙江各级政协委员

展担当 显作为

今天一起来认识

深耕土特产领域30余年

让“浦江味道”香飘四方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

浦江县政协委员

杨春肖

委员名片

杨春肖,浦江县政协委员,春晓副食品商行总经理,县女企业家协会会长。

一走进浦江县前吴乡毛家村,就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诱人面香。

“今天做了多少呀?”一大早,杨春肖来到村里,一边看着一排排晾晒着的手工面,一边和村民聊着。

吴莱状元面是毛家村一带村民用传统手工艺制作的挂面,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得名于隐居此地的元代学者吴莱。

2019年,杨春肖主动对接,为前吴乡吴莱状元面等农副产品的生产、包装、销售等提供专业指导。

“去年,在杨春肖委员的支持下,我们6个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乡党委书记王东亮说,“吴莱状元面、状元梅干菜、拉飞南瓜等系列农副产品销路广了,村民们口袋鼓了。”

以品质立身、以文化铸魂、以创新破局,是杨春肖提振农副产品消费、推动乡村共富的三把钥匙。

作为浦江县春晓副食品商行的负责人,杨春肖与浦江各个乡镇签订农业合作协议,致力于推广各乡镇特色农产品,打造“一镇一品”,如檀溪潘周家的手工面、前吴的状元面、郑宅江南第一家豆腐皮、虞宅金玉红红茶、黄宅蒋才文葡萄、中余黄桃等。

简陋的包装,是土特产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的重要原因。人靠衣装马靠鞍,杨春肖花功夫给土特产穿上“嫁衣”。

“无茶无诗无一梦,有云有梦有檀溪。”蓝白相间的清新包装,印上一首小诗,浦江春茶的清新和茶道的禅意油然而生;万年上山、江南第一家、仙华山,这些融入“浦江元素”的糕点,令人一见倾心……目前,杨春肖旗下的春晓严选已推出了几十款文创精品特色食品。

“葡萄直播节”“黄桃直播节”“拉飞南瓜宴”……杨春肖利用直播、短视频等线上销售方式,架起了农产品进城的“云桥梁”。

如今,回想起第一次直播,她直呼紧张。“我也不知道可不可以,但我一定要尝试。”事实证明,她做到了。从葡萄田到火龙果基地,从浦江一根面、豆腐皮到小时候味道的糕点,杨春肖在直播间里生动介绍浦江特色产品,每一场直播,都吸引了大量的流量,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

“手机就是新农具,直播就是新农活。”杨春肖笑着说。截至目前,她已经培训200多名农村妇女掌握电商技能,带动20多个家庭作坊触网增收。

近年来,杨春肖潜心钻研当地一位宋代吴姓女子撰写的《吴氏中馈录》古菜谱,反复试验其中记载的南宋时期浙中西地区民间特色饮食,复原并创新推出40余道古法菜品和糕点,打造“吴氏宋宴”,吸引国内外游客慕名品尝。

“一块糕点里藏着浦江的千年宋韵。我们不只是卖特产,更是在传承文化。”杨春肖说,如今,“最爱浦江”“浦江山耕”主题礼盒已成为走亲访友的“浦江名片”,年销量超2万份。

通过《关于推进浦江区域农业公用品牌建设的建议》《关于利用闲置土地发展梅干菜产业推进强村富民的建议》等提案,助推政府和企业合力打造地域公共品牌;以“提升品质消费,加强品牌建设”为主题,组织座谈活动,倾听企业发展需求;浦江黄桃滞销时,联动5县市渠道十天售出5000箱;每年组织女企业家协会“爱心团购”,累计助销滞销水果超80万斤……身为县政协委员和县女企业家协会会长,杨春肖始终冲在助农一线。

“要像浦江的桃形李,深扎泥土吸收养分,努力结出甜美果实。”杨春肖说,将继续在文化赋能产业、电商助力共富的乡村振兴之路上努力,让更多人记住浦江味道。

作者:董思婷、陈昊

来源:联谊报

制作:董思婷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