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气温升高,得赶紧对农场的水质做个检测观察,得保证罗氏沼虾有良好的生长环境。”6月26日下午三点,记者跟随区农业农村局的专家来到横溪普罗农场。放眼望去,水稻田一片葱郁,水面波光粼粼。当天下午,这里即将迎来10万尾罗氏沼虾入驻稻田,这也是该农场 在水稻田里养澳洲小青龙成功后,做出的又一次创新尝试。
图为渔技站技术专家正在底泥取样。
横溪镇普罗农场作为我区“水稻+澳洲小青龙”综合种养试点的养殖基地,在生态农业领域一直走在前列。其“稻虾共育”养殖基地更是成功通过市级“五大行动”示范点验收,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农业”的崭新道路。
“今年我们投放了2万尾小青龙苗,一共20亩地,上周末已经放进稻田里了。”农场生产主管金佳耀一边查看虾苗的生长情况,一边向记者介绍。不过他也坦言,今年普罗农场小青龙的养殖面积相比去年减少了80亩,其中60亩将用来养殖罗氏沼虾。“现在养小青龙的农户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金佳耀分析道。而罗氏沼虾市场价格每斤可达40-60元,养殖管理和小青龙相近,每年6月中下旬下苗。而且,罗氏沼虾比小青龙更耐寒,小青龙10月底就需完成捕捞,罗氏沼虾的捕捞期则可延长到11月中旬。此外,农场还有垂钓项目,小青龙不适合开展垂钓,罗氏沼虾却可以,这也为农场增加了新的游玩项目。
今年,农场的创新探索不止于此。除了尝试养殖罗氏沼虾外,还将开展稻+鸭+鱼的共育模式。“去年我们在水稻田养了200只鸭子,每只售价188元,市场反响很不错。今年准备在7月中旬放养300只鸭子,同时投放青鱼,养殖面积大概20亩。”金佳耀说道。稻田环沟水草丰富,每次养殖光是除草费用就接近3000元。但现在,稻田里的鸭子可以吃虫除草,鱼儿则在水下清理剩余饲料和有机物质,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生态循环系统。“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还提高了稻田的亩产值,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三赢。”金佳耀解释说。
图为检查罗氏沼虾苗种活力。
近年来,在市区稻渔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鄞州区已推广了“稻虾共育”“稻鳖共生”“稻鱼共养”等多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总面积近2000亩。这些创新模式不仅有效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还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让生态农业的发展潜力得到充分展现。而横溪普罗农场,正是这一发展中的典型代表,不断探索“一田多用”的可能性,解锁“稻田里的财富密码”,引领着生态农业的新发展。
鄞响
宁波市鄞州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