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畔
浙江海洋大学正奏响一曲
融合家国情怀与尖端科技的
蓝色乐章
书记校长在央视频齐喊话
来“浙”片海
点燃你的“蓝色梦想”!
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强调
党建引领是核心引擎
让师生才智在海洋建设中绽放
培养胸怀“蓝色梦想”的栋梁
浙江海洋大学校长武传宇召唤
来此手握智慧“火尖枪”
脚踏创新“风火轮”
在人工智能与海洋科技的
浪潮尖峰上起舞!
当浪花在东海写下诗行
当潮汐为星辰标注航向
一艘承载梦想的航船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
CCTV-17直播间破浪而来
6月23日下午
在“央视三农”
《农科筑梦 开启未来》高招直播中
学校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李博
走进央视北京演播厅
在将近一小时的直播中
聚焦招生政策、专业选择等热点问题
为全国考生带来了一场
干货满满、诚意十足的“云端”报考指南
“我们比邻东海之滨,地处中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深耕海洋科学、水产养殖、船舶修造等领域已逾六十余载。”李博以“一条鱼的振兴”为例,生动诠释浙江海洋大学的学科特色:从大黄鱼种质资源保护,到深远海养殖技术突破,再到水产品精深加工,一条鱼的产业链串联起育种、装备、加工全环节,打破“农科即养鱼”的刻板印象,展现现代海洋学科的科技含量与产业价值。
面对考生最关切的专业选择
李博如数家珍般亮出“海洋天团”
海洋科学专业作为学校传统优势学科,设有以创始人李星颉命名的“星颉实验班”,聚焦物理海洋、海洋生态碳循环等前沿领域,成为解锁深海的密钥;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誉为“蓝色粮仓的脊梁”,自1958年创办以来已形成覆盖水产苗种繁育到海洋牧场的全产业链培养体系;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聚焦高端海工装备、深海养殖设施、新能源船舶,锻造征服惊涛的“大国工匠”。
“选专业要读懂内涵,别被名字误导!”
李博现场举例
“物理海洋”与“海洋物理”虽仅顺序之差
实为截然不同的领域
李博还重点推荐了
融合海洋科学与人工智能的
智慧海洋技术专业
以及紧密对接地方重大工程
和多学科交叉的海洋油气工程专业集群
直播间里
2025年招生计划和报考策略
成为考生关注的焦点
浙江海洋大学2025年普通本科
招生计划共4327名
较去年增加300名
李博建议
“高分段”考生可自由选择优势专业
“中分段”推荐理工农医类热门方向
“压线段”考生建议报考
“冲一冲”航海类提前批、
中外合作办学等专业
面对传统教学痛点,李博还详细介绍了浙海大的“鱼-船-港”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依托“浙海科1号”“浙渔科2号”两艘现代化科考船以及西轩渔业科技岛等“两船两岛四中心”实践平台,让学子们真正“下海登船”,练就过硬本领。同时李博特别提到,学校积极拥抱科技浪潮,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全面融入所有专业教学,赋能学子站在智慧海洋新时代的前沿。
李博还向考生们
描绘了学校提供的广阔发展平台
他分享了海大学子
勇夺全国海洋知识竞赛“南极奖”
参与南极科考的励志故事
介绍了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
合作项目等多元国际交流机会
他透露
学校毕业生整体深造率已突破30%
部分专业升学率高达80%以上
不少同学被浙江大学、厦门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
谈及校园生活
李博笑称浙海大
是“泡在海里的学校”
三面环海的主校区
学生可以在揽月湖里
赛龙舟、看日出、做实验
海景宿舍、海景教室、海景食堂
更是日常
据统计
本次高招宣传在
“央视三农”全媒体矩阵平台进行直播
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
视频号、快手、B站等全网推送
吸引了超500万人次观看
如果你希望以海洋科学为帆
破浪万里海疆
浙江海洋大学
就是你梦想起航的港口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
“东海明珠”浙江海洋大学
#01
浙江海洋大学概况
浙江海洋大学是一所有底蕴的大学。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自然资源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浙江省省市共建重点高校,200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4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聚焦“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科研创新体系,拥有4个国家级和2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及全国科学大会奖13项。办学60多年来,培养了近15万名毕业生,为我国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浙江海洋大学是一所有特色的大学。学校坚持海洋立校、特色强校,构建了“一核三群”大海洋学科体系,是我国涉海学科、专业最齐全的高校之一。拥有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一流学科A类1个、省一流学科B类6个,其中海洋科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第5,水产学科位列第8;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工程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设置4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3个,省重点专业9个,省优势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8个。
浙江海洋大学是一所有未来的大学。21世纪是海洋世纪,未来在海洋、希望在海洋。浙江海洋大学作为我国海洋人才培养和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大有可为的发展未来。
学校积极构建海大特色育人体系,校风淳朴、学风优良,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超过30%。学校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先后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学校大学生众创空间入选省级众创空间、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近5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000余项,学生及科技创新团队曾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重要奖项。
#02
浙江海洋大学2025年招生政策解读
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是自然资源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浙江省省市共建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4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拥有海洋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数学、水利工程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交通运输、农业、旅游管理、药学、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食品与营养、公共管理等1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创新人才实验班
为更好地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创设荣誉实验班。为纪念以李星颉先生为代表的学校创始人,特命名为星颉实验班,面向浙江生源招生,2025年招生计划30人。海洋科学(星颉实验班)依托省一流学科、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博士学位授权点,集聚国内外知名海洋类高校和科研院所优质师资,汇聚全校海洋科学领域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以培养“一流海洋科技领军人才”为使命。
近两届星颉实验班毕业生平均升学率(含留学)为78%,其中被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以及中科院、自然资源部下属海洋研究所录取人数占国内升学总人数的88%。
航海类招生专业视力要求下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1年12月1日发布新版《船员健康检查要求》,根据新版《船员健康检查要求》规定,海船船员任职岗位健康要求中对双眼视力要求大幅下降。学校据此也做了相应调整:报考航海技术专业的考生,男女生身高160cm(含)以上,辨色完全正常,双眼裸视力4.7及以上或双眼裸视力4.0及以上且矫正视力4.8及以上;报考轮机工程(轮机管理方向)专业的考生,男女生身高在155cm(含)以上,无红绿色盲,双眼裸视力4.6及以上或双眼裸视力4.0及以上且矫正视力4.6及以上。以上身体健康状况要求以高考体检表为准,其中矫正视力为戴眼镜后的视力。(特别提醒:由于工作性质特殊,不适宜女生报考)
(灵活的转专业政策
学校实行灵活的转专业政策,学生有3次转专业的申请机会(中外合作办学、定向、单考单招、中本一体化和专升本录取学生除外),第一次在大一第二学期末,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在大二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末,均在期末前完成申请和选拔。
完备的主辅修政策
根据《浙江海洋大学本科学生辅修专业管理办法》规定,辅修学制两年。学生达到主修专业毕业条件,修满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学分,则发放辅修专业毕业证书。若符合主修专业学位授予条件,并获得辅修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学分,通过辅修专业学位申请流程,则可颁发辅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
辅修专业毕业证书单独发放,辅修专业学位证书与主修专业学位证书合并发放。
多元化国际交流机会
学校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深化与国(境)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合作与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与科研合作。与国(境)外5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学科研合作关系,与意大利比萨大学联合设立浙江海洋大学比萨海洋研究生学院,与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等高校开展6个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及多个双硕士项目,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双学士项目,海洋科学本科专业为浙江省首批国际化专业。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培养资格单位、港澳台地区本科生招生和培养单位、“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单位、中国-中东欧“17+1”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建有浙江·泰国进步海洋丝路学院,设有中泰丝路教育联盟,设有省内首家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俄语等级考试点。
欢迎考生报考
省部共建、省市共建重点大学
浙江海洋大学!
这个九月
期待与你一起
在这片
孕育无限可能的“浙”片海
破浪前行
定义未来
巨融学院、联合实验室,揭牌!
来源:浙海新闻、招生办
美工:王舸帆
责编:孙炜奇
一审:郑乾斌
二审:沈家迪
终审:陈香娟
浙江海洋大学
浙江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