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求是园
故事翻至崭新的章节
有人说再见,有人正启程
回忆凝成一瞬
珍藏心底
从这一刻
向着未来的路再出发
6月20日下午
浙江大学2025年夏季研究生毕业典礼
在紫金港校区举行
7000余名研究生齐聚一堂
共同迎来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
校党委书记任少波、校长马琰铭院士,校领导王立忠、黄翔峰、朱慧、陈刚、王靖岱、周江洪,两院院士、文科资深教授、敦和讲席教授出席典礼并为学位获得者逐一拨穗。副校长王立忠宣读关于授予2025年夏季学位获得者博士、硕士学位的决定,党委副书记朱慧主持典礼。
伴随激昂旋律
校旗方阵庄严入场
那是荣誉的光芒
也是信念的注脚
“我相信,同学们在浙大求学的美好时光,
将深深镌刻在你们的记忆深处,
成为学生时代的璀璨回忆。”
浙江大学校长马琰铭院士向毕业生们致以真挚的祝福,并作题为《变与不变中的智慧》的讲话。“过去几年,你们秉持‘求是创新’校训,在各自的领域接受科研训练、尝试突破知识边界,锻造了‘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专注力与求知欲;你们在创新实践中转化研究成果、检验真理标准,培育了‘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洞察力与好奇心。”他深情地说,“经此锻炼,你们定能回应竺可桢老校长‘公忠坚毅、担当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之期盼,有底气、有能力、有信心迈出新的步伐,在更大的舞台上追求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围绕“变与不变”,他寄语毕业生们:希望同学们在世界格局的演变中准确识变,坚守树我邦国的情怀不变,永葆爱国心、常怀报国志、投身强国业,着眼国家富强的现实需要,立足自己的本职岗位,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勇气,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希望同学们在智能时代的迭变中科学应变,坚守求是创新的精神不变,勇立时代潮头、勤于探索真理、敢于大胆创新,继承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拓展交叉性复合型认知范畴,以“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卓越创造,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推动科学的持续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进步;希望同学们在人生成长的蜕变中主动求变,坚守启真厚德的信念不变,无论是开展学术研究,还是投身社会实践,都能坚守本心、涵养情操、饱含悲悯,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修养,树立起永不迷失的精神坐标和明德至善的价值导向。
导师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医学院教授王建安发言。他勉励毕业生们持续学习、终身成长,心怀关爱、有同理心,厚植家国、服务社会,成就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事业。“希望你们在前进、停歇或回望时,会始终记得求是校园的美好岁月,始终不忘用‘浙大烙印’标注自己,在持续的学习和奋斗中成就非凡人生,在‘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追求中广开天地,努力成为‘完美’的自己。祝大家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1986届农学系毕业生胡培松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向学弟学妹们表达自己的期许。他说,希望大家在今后学术研究和专业能力提升中,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孩童般的好奇心,不设限,不断突破自我,收获累累硕果;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不惧困难,勇于担当,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希望大家永远保持乐观和坚韧的心,有直面风雨的勇气,运筹帷幄的大气,也有静心感悟的灵秀气。
毕业生代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姚悦分享她的成长与感悟。她说:“我们即将背起行囊、告别母校,奔赴人生的下一程山海。惟愿我们牢记嘱托、永葆初心,始终秉持‘求是创新’的校训;志存高远、笃行不怠,主动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以众多灿若星辰的前辈为榜样,不负‘浙大人’这一光荣称号!”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
校歌奏响,全场合唱
一种回响
一种铭记
是与母校的深情对望
更是与未来的铿锵约定
一顶学位帽
一声“祝贺”
一段旅程告一段落
轻拨流苏的手带来微风
拂过坚定的目光与熠熠的憧憬
从涟漪阵阵的启真湖边
到夜灯未灭的图书馆
那些走过无数次的林荫路
那些来不及告别的平凡瞬间
都已悄然落在心上
化作再出发的力量
这是一篇青春的毕业论文
字里行间写满拼搏与不舍
在停笔之前,请致谢:
感谢一起走过的亲友
感谢从未放弃的自己
青春从不止步于一次拨穗
它会在更辽阔的天地里继续生长
愿每一位毕业生
在风浪之中不失方向
在未来路上传递希望
带着“浙大人”的底色
走得稳、走得远、走得好
而母校
始终在这里
为你守着一盏温暖的灯
未来可期
欢迎你常回家看看
福利时间
在浙大的求学岁月里
哪一瞬间让你心头一暖?
毕业的脚步悄然靠近
你想对求是园的过往诉说些什么?
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青春记忆
晒出定格在镜头里的浙大光影
留下你最真挚的内心独白
截至6月27日中午12点
我们将为点赞数量排名前十五的读者
送出一只浙大定制毕业熊
毕业是青春的再次出发
愿你携着求是星光
奔向属于你的诗与远方!
鸣谢:哲学学院、艺术与考古学院、光华法学院、教育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学院、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等单位
文字记者:章舒帆 | 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伍闻博
摄影记者:哲映 | 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张佳慧 陈永楠 朱耀坤
视频来源于浙江大学视频号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程徐航 | 章舒帆
责任编辑:章舒帆 周亦颖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