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百年传承水龙节

    2025-06-21 03:23 浙江绍兴

    6月17日,“龙的传人”姚江水龙节大型综艺晚会,在百余年前水龙会的诞生地诸暨市姚江镇姚公埠村举行,整台晚会以为水龙会量身打造,精心创作的情景剧《功德碑》、歌曲《水龙谣》等为重头戏,演出15个节目,把欢乐和敬佩送到了“乡村119”的英雄们面前, 300余名观众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台上演绎的关于自己的故事。

    歌曲《水龙谣》在晚会上演出中

    歌曲《水龙谣》在晚会上演出中

    情景剧《功德碑》在晚会上演出中

    姚公埠地处浦阳江中段,位于朱公湖与下四湖之间的湖岸江沿。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这里的村民大部分居于草舍,火灾频发,烈焰过后常常留下处处焦土、块块瓦砾、声声悲号,村民深受火灾之苦。痛定思痛之下,有乡绅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就带头捐款,购揿龙,扯会旗,拉龙队,一阵火警锣声招来村里的青壮年们一齐出动,自救也救人,立下过赫赫战功。民国初年,有三村族长联议成立姚公埠沿湖三村义务消防队,挑选年壮力强的村民百余人作为队员,确保火灾时拉得出。自此,只要有火警锣声响起,就有4名身强力壮的男子抬一只装水的“锡制揿龙”大木桶奔赴现场,每一支水龙专门配备的加水工,司瞄手、指挥员等40余人迅速各司其职,12名壮汉齐心协力上下掀动杠杆,将水压出吸水泵,直射火区。

    姚公埠村的“锡制揿龙”大木桶

    《诸暨民报五周纪念•社会现象》第72页亦有记载:“潘康保令县时……得银40元,交金大成染号主人,创制水龙,为会以御火灾,是为我邑‘救火会’之始。”大约从民国十年(1921)开始,当地确定每年农历5月20日为水龙节。是日,三村的水龙(木制式揿龙),都要拉出来比武操练:一是检查水龙性能是否良好;二是检查各队员是否拉得出,打得响;三是唤起全体村民的防火意识。为加强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和民俗性,水龙节同时配以撑船比赛(赛龙舟)、写龙画龙等特色活动,保佑家家平安,风调雨顺。其时,村民都会走出家门,在江边观看水龙演练。

    二十多年前,有诸暨作家赵卫明、阮逊二位编剧踏进诸北平原,深深地被姚公埠水龙会百年传承,守望一方平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精神打动,通过田野调查式的故事搜集,创作出连续广播剧《水龙谣》,该剧连续获得了文化部戏剧文化金奖、中国广播剧金奖和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殊荣。

    二十多年来,在《水龙谣》获得一大波大奖后,二位编剧仍没有停止过对这个百年水龙会的关注与观察,一直思考着时代变化后的故事讲述。特别是2024年被聘为诸暨市首批文化特派员的赵卫明,主动请缨入驻了姚江镇姚公埠村,目的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身心俱进,扎入生活,采撷到更多素材,打造出具有气韵贯通的作品。也是在这样的追求下,二个编剧一次次在姚公埠村口的功德碑下倾听村里老人絮叨水龙会的往事。当年,这些老人都是青壮汉子,每逢报警锣响,就抬起两百多斤锡制揿龙,飞奔火场,几乎是赤膊上阵,对抗祝融的烈焰荼毐。看着如今这些烈火英雄都已老去,然而,仍壮心不已,雄风不减,一种为乡村塑魂的创作冲动油然而生。二人几易其稿,再创了“水龙谣系列剧”新篇《功德碑》。新作甫一问世,就呈现出了不俗的精品潜质,被列入绍兴市年度优秀文化艺术精品扶持项目后,该作品又获“长三角•新山村巨变故事讲述”作品金奖。与此同时,被称为“水龙谣系列剧”的l P潜力也正在被发掘,尤其是改编后的同名情景剧《功德碑》、歌曲《水龙谣》,都已经搬上舞台,短视频《龙的故乡》和《水龙谣》MTV也已拍摄完成。

    赵伟明在《水龙谣》MTv拍摄现场为演员说戏

    也许必然寓于偶然之中,而火热的生活永远是文艺创作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由开始时不经意间一件作品的大获成功,到现在有了续篇,“水龙谣系列剧”已具影响,专家们认为这是富有社会责任意识的文艺工作者、把作品写在大地上又一生动案例与实践。

    姚江镇的辖区内有鞋业企业有300多家,是鞋业之乡,也是消防重镇,防火任务十分繁重,防火意识不能有丝毫松懈。在“水龙”精神的激励下,目前,姚江镇已建立起23支志愿消防队,有队员600多人,为全镇的志愿消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认为是被“生活拉着走”的二位编剧,面对新时代诸暨农村发生的巨变,欲罢不能,刚刚完成续集,又忙碌着在收集素材,酝酿系列的第三部,决心持续发力讲述诸暨好人的又一新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客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