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审中收获成长与力量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 金菲
2023年9月,历经层层审核,我成为一名人民陪审员。消息传来的瞬间,我心潮澎湃,只觉得这是一份闪耀着光芒、至高无上的荣誉。
如今,在陪审参审的忙碌中,一年多时间悄然过去,对于成为“无袍法官”这件事,我还是感觉非常幸运。于我而言,每一次陪审都是一次珍贵的积累、一场成长的蜕变。陪审工作不仅充实了我的法律知识储备,更带来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与升华。
认真准备履职尽责
履职初期的我,心中满是“新鲜感”,但很快我便发现,陪审远非坐在法庭上那般简单,庭前准备工作是重中之重。
犹记得参与审理的一起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案件。庭审当日,状况频出,被告未聘请代理律师,自身对专利也是一知半解。
面对专利领域那一片陌生天地,我提前搜罗资料、疯狂“补课”。后来,在法官组织的调解环节,我凭借事先积累的专业知识,帮助法官一起给原、被告释法析理。没想到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经我消化吸收、与法官一同讲解后,让被告意识到自身行为已然构成侵权。之后,矛盾也随之顺利化解。
那一刻,我真切地体会到,充分的庭前准备就像为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我在庭审中充满“底气”,也让我深刻领悟到人民陪审员也能发挥关键作用。
常学常新,补齐法律知识。现在,每当接到通知,我便赶紧打开“微法院”,调出相关案卷,逐字逐句研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倘若案件涉及特殊行业,我又钻研起行业惯例。同时,我对“沟通交流”板块格外上心,以便在第一时间了解当事人的心声,责任心在一次次努力中慢慢沉淀。
发挥自身特长优势
平日里,我在社区担任妇联副主席。不仅拥有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辅导师的专业资质,还对金融保险领域有所钻研,没想到在办案时,还真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在一起拒执案件中,被告人因法律知识匮乏,未意识到自身行为已触犯法律红线,情绪激动不已。一审宣判后,她瞬间崩溃,在法庭上大哭大闹,久久不肯离去。
面对当事人的激烈情绪,作为陪审员的我,能做些什么?
那时,我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特长,站在她的角度,轻声细语打开话匣子,一点点剖析问题,耐心开导。最终,她慢慢平复情绪、恢复理性,坦然接受了司法判决。
当她满含泪水向我道谢时,一股强烈的自豪感在我心间油然而生,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做好这份工作的决心。“要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优势,做好法院和群众的‘连心桥’。”
始终站稳人民立场
人民陪审为人民,“人民”二字重如千钧。随着在这个岗位上的积累沉淀,我愈发认识到,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回应好人民的期待。
去年,我参与审理一起道路交通行政处罚案。原告当事人骑二轮摩托车,被交管局某支队以违反禁令标志为由给予行政处罚。
法庭上,当事人愤愤不平,坚称驶入路口时未见到禁摩标志,监控照片中也无显示,抵触情绪明显。在庭审过程中,当事人留意到了人民陪审员的存在,于是特别点名,要听听我们的意见。
我深知这是一位普通老百姓对陪审员沉甸甸的信任。合议时,我与法官和另一名陪审员,对着事发路段的地图、路况反复研究,一遍又一遍分析当事人提供的现场视频,认定该路段依法划定为禁摩区,在入口处均设有标志。弄清楚基本的法律事实后,我们又对当事人一点点地展开释法说理。最终,当事人慢慢冷静下来,从最初的“不信任”“不服气”,转向了理解,一场“官民纠纷”就此画上句号。
参与了这么多次庭审,我逐渐领悟到陪审制度的重大意义。未来,我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其他陪审员交流经验,努力让更多老百姓亲近司法、信赖法院,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素材来源:人民法院报 鹿城法院
温州法院
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