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这座充满诗意与历史韵味的城市里,有一处被誉为“杭州运河第一香,湖墅市井风情地”的所在——香积寺。当夜幕轻笼,华光绽放,它于朦胧夜色中勾勒出神秘轮廓,在那流光溢彩间,似将人引入如梦如幻的佛国之境。
香积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初名兴福寺。南宋绍兴年间,易名香积寺。其名取自佛教《维摩诘经》中“香积佛”之名,“香积”意即以众香而成的净土,这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浓厚的佛教禅意。
它坐落在拱墅区香积寺巷,占据着绝佳的地理位置。这里曾是杭嘉湖一带佛教信徒从运河到灵隐、天竺朝山进香的必经地,也是杭州唯一一座供奉“监斋菩萨”的寺庙。监斋菩萨掌管着寺院的饮食,在民间,香积寺也因此有着特殊的地位。善男信女们往来不绝,寺内终日香烟袅袅,钟磬声声,诵经之音不绝于耳。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香积寺也留下了诸多美丽的篇章。清代诗人厉鹗曾有诗云:“烟景入高秋,疏钟出香积。”短短十字,便勾勒出了香积寺在秋景中的宁静与悠远,钟声从寺中传出,在空气中回荡,让人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当年古寺的清幽氛围。
然而,岁月无情,朝代更迭,战争的烽火、时间的侵蚀,让香积寺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到了近代,它更是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曾经宏伟的殿宇在战火中坍塌,佛像蒙尘,香火也随之黯淡。那一片片残垣断壁,仿佛是历史老人无奈的叹息,默默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
寺内的建筑大多毁于一旦,只剩下两座石塔孤独地矗立在那里。这两座石塔是香积寺仅存的历史遗迹,它们见证了香积寺的兴衰荣辱。石塔造型精美,雕刻细腻,虽历经风雨,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塔身上的浮雕栩栩如生,有佛像、神兽、花卉等图案,每一处都彰显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2009年,一场意义重大的重修工程拉开了帷幕。杭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这座历史文化瑰宝的修复工作,邀请了众多古建筑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其中。他们怀着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踏上了重建香积寺的征程。
在重建之前,专家们对香积寺的历史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挖掘。他们查阅了大量的古籍文献,走访了当地的老人,力求还原香积寺在鼎盛时期的建筑布局和风格特点。根据这些珍贵的资料,设计团队精心绘制了详细的重修图纸。
重修香积寺的第一步,便是清理遗址。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清理着每一寸土地,生怕破坏了那些隐藏在废墟中的历史遗迹。在清理过程中,他们陆续发现了一些古老的砖石、碑刻和佛像残片,这些文物如同散落的珍珠,为香积寺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建筑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为了保证建筑的原汁原味,施工团队四处寻找与古代建筑所用材质相同的砖石、木材。他们走遍了周边的山区和村落,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材料。这些砖石和木材,带着岁月的痕迹,仿佛还残留着古人的温度。
在建筑工艺上,施工团队采用了传统的榫卯结构。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独特的连接方式,不用一颗钉子,却能让建筑结构稳固。工匠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将一块块木材巧妙地拼接在一起,仿佛在进行一场古老的艺术创作。每一个榫头、每一个卯眼,都经过了精心的雕琢和打磨,确保严丝合缝。
殿宇的重建是一个漫长而精细的过程。从地基的夯实到墙体的砌筑,从梁架的搭建到屋顶的铺设,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工匠们日夜奋战在工地上,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高大。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香积寺的主体建筑终于渐渐露出了雏形。
佛像的重塑也是重修工程的重要环节。艺术家们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精心设计了每一尊佛像的造型和神态。他们采用了传统的泥塑工艺,用细腻的手法塑造出佛像的面容和服饰。在塑造过程中,艺术家们融入了自己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力求让每一尊佛像都能散发出慈悲与庄严的气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积寺的重修工程接近尾声。那些曾经破败不堪的地方,如今已焕然一新。大雄宝殿庄严肃穆,观音阁典雅秀丽,钟楼和鼓楼遥相呼应。寺内的佛像重新焕发出光彩,它们静静地端坐在佛龛中,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寺庙。
当夜幕再次降临,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走进了香积寺。此时的香积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夜色中华光绽放。寺内的灯光透过窗户和门缝,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那流光溢彩的景象,似将人引入如梦如幻的佛国之境。
走进香积寺,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淡淡的檀香味。这香味萦绕在鼻尖,让人的心灵瞬间得到了宁静。寺内的僧人轻声诵经,那低沉而悠扬的声音,仿佛是从遥远的天际传来。我静静地聆听着,感受着这庄严而神圣的氛围。
沿着寺内的小径漫步,我看到了那些历经岁月沧桑的碑刻。它们静静地立在那里,上面的文字虽然已经有些模糊,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我轻轻抚摸着碑刻,仿佛能触摸到香积寺千年的历史。
来到大雄宝殿,我抬头仰望那尊高大的佛像。佛像的面容慈祥而庄严,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慈悲。我双手合十,虔诚地祈祷。在这一刻,我仿佛与佛国的世界有了一种微妙的连接,所有的烦恼和疲惫都烟消云散。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过香积寺》,此刻在我心中回响。虽然此香积寺非彼香积寺,但那份对古寺的向往与探寻的心境却是相通的。在这静谧的夜晚,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代的文人墨客一同感受着香积寺的独特魅力。
走出大雄宝殿,我来到了香积寺的后院。这里有一座古老的塔,在灯光的映照下,它的轮廓显得格外清晰。塔身上的浮雕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显神秘。我绕着塔缓缓行走,心中充满了敬畏之情。
站在香积寺的高处,俯瞰着整个杭州城的夜景。城市的灯火辉煌与香积寺的宁静祥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喧嚣的世界中,香积寺就像是一座宁静的港湾,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灵的归宿。
回首香积寺的历史,它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洗礼,却依然屹立不倒。它见证了杭州城的兴衰变迁,也见证了无数人的信仰与希望。如今,经过重修的香积寺,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它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寺庙,更是杭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的心灵常常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而香积寺,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那片净土。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够停下脚步,静下心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夜幕渐深,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香积寺。但那华光绽放的景象,那如梦如幻的佛国之境,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我相信,香积寺将继续在杭州的土地上绽放着它的光芒,为人们带来无尽的福祉与安宁。它的故事,也将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延续,成为永恒的传奇。
寒江雪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