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相约在咖啡馆,
当他点一杯拿铁时,
你直接对服务员说‘两杯拿铁’,
这个小举动
可以增加朋友对你的好感度12%。”
纯正的英式发音
轻松活跃的互动氛围
贴近现实的案例分析
让一些学生不禁感慨
“这是我在浙大最喜欢的全英文课程。”
管理学院章重远副教授的
《社会心理学》课程
入选2024-2025学年
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优师优课免评”名单
这门课有哪些特别之处?
又为何深受学生欢迎?
快随小浙一起走进课堂
寻找答案吧
用生活场景解开心理密码
这门课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它将复杂的社会心理学理论通过鲜活的日常案例,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生活片段,从而变得通俗易懂而富有趣味,让学生在会心一笑的同时爱上这门学科。“社会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章重远说,“我希望通过有趣的例子和简单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幸福感,建立自尊,预防冲突,避免偏见,并构建更亲密的人际关系。”
为了让理论更容易被接受,章重远常常从书籍和短视频等不同渠道收集案例。例如,在讲解“临近理论”时,他用一个简单的场景解释:“你更容易和同桌成为朋友,因为日常的相处会让人感到亲近。”求是学院丹青学园社会学专业2024级的本科生徐沁笑道:“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和室友这么合拍,原来是‘被动接触’在悄悄发挥作用!”
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理论是“变色龙效应”。章重远介绍,无意识地模仿他人的行为会增加他人对你的好感度。比如,当朋友托腮思考时,如果你也下意识托腮思考,这种无意识的“镜像”,就是打开好感的钥匙。又或者当朋友在咖啡馆点了一杯拿铁,你顺口对服务员说“两杯拿铁,谢谢”,研究表明,这种行为同样可能会让朋友更喜欢你。
章重远鼓励学生将理论应用于现实生活。比如,用谬误归因和认知失调理论解释为啥好女孩会爱上坏男孩,或用自我理论思考如何通过自我反思改善人际关系。“我的目标是让学生用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观察身边的世界,解开困惑,找到乐趣。”
章重远还强调课堂是师生间的“契约”,他始终认为:“和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交换’一样,学生选择听课,也是在用时间换取教师提供的课堂体验。如果学生缺乏热情,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这种尊重学生的态度,让课堂充满了互动与活力。
学会用双语思维分析行为
章重远的课堂并没有停留在理论讲解,而是一个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解读日常现象的实践平台。每节课以3-4分钟的个人展示开场,学生用上节课上所学的理论分析自己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一位学生分享了如何用互补性理论分析自己的交友模式:“我发现自己总被乐观的朋友吸引,因为他们身上有我想要的积极特质。”她的发言引发了热烈讨论,课堂氛围轻松又充满启发。
课程还设置了影评作业,要求学生用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电影中的人物行为。章重远表示,这些实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还提升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英文表达能力。
作为一门国际化课程,全英文教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大亮点。“我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把复杂道理讲清楚,语速不能太快,肢体语言也要配合。”章重远强调,“学习英语是一辈子的事,不是短期速成。我希望学生通过这门课开始用英语思维,而不是在中文和英文间翻译。”
许多学生起初担心英语跟不上,但坚持下来后发现听力和表达能力显著提升。求是学院丹青学园工商管理专业2024级的本科生雷茜哲表示:“一开始我怕听不懂,但章老师的英语清晰又有趣,现在我发现用英语讨论社会心理学特别有成就感!发音好了,自己也更自信。”
不仅传授知识,还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现在的学生压力大,我希望通过案例引导他们振作起来,勇敢面对人生。”章重远还在课程中融入文化自信的元素,“我在国外多年,感受到我们制度的强大,我想把这份自信传递给学生。”通过轻松的课堂氛围和实用理论,学生不仅学会用社会心理学分析生活,还感受到成长的温暖与力量。
通俗易懂的案例讲解
互动有趣的课堂设计
启发性的教学方式
不仅让学生爱上社会心理学
还教会他们用科学的视角观察生活
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
正如章重远所说
“社会心理学是一把钥匙,
帮你打开更美好的生活。”
文字记者: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伍闻博 | 章舒帆
摄影记者: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李辰昊
视频来源于浙江大学视频号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伍闻博 | 章舒帆 杨哲青
责任编辑:章舒帆 周亦颖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