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
去吉林(四)在防川感受历史的苍凉
黄岚2025.6.8
5月15日,我们前往延边的祖国东大门中朝边境图们市,参观图们口岸。
延边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简称,地处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东部,近似在中国版图大公鸡鸡嘴处。下辖6市2县,我们此次旅行,除了汪清县,其他均有涉及,主要活动地在其州府所在地延吉市,路过了敦化市、龙井市、和龙市,长白山天池瀑布所在地是安图县,以及即将要去的图们市和珲春市,也算是对延边有了深度了解。
图们市因江而名。图们江,发源于长白山山脉主峰东麓,是中朝两国的界河。我们来到图们市区图们江畔的图们口岸,包括公路口岸和铁路口岸二个部分,是我国对朝鲜的第二大陆路口岸。
我们凭证件免费进入口岸参观。庄严的国门正上方刻有1991年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的题词“中国图们口岸”大字,在国门前还竖着块这六个字的题词石碑。沿着又窄又陡的楼梯登上国门,可以看到图们江对岸异国风情的朝鲜南阳市,对面是朝鲜南阳国际口岸,有揣着枪的士兵在站岗,甚至可以看到那边的人们正在路过。
下得国门,横跨在江上的中朝友谊公路桥正中有一道高高的铁栅栏,过了铁栅栏就是出国境了。有调皮的人们伸出一个脚,自嗨一下“出国”了。这便是“一脚蹬两国”之处了。
图门口岸
我们主要的目的地是去珲春市敬信镇的防川村,“一眼望三国”的地方。途经的第二个口岸是圈河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中国对朝鲜进出口贸易最大口岸之一。不过目前进出货物不多,人也不多,我们也是站在外围远眺一下。
防川村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敬信镇,是中、俄、朝三国交界处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有“东方第一村”之称。
沿途必经的洋馆坪路堤,是我国最狭窄的一段领土。这里竖有一块启功题写的“防川风景区”石碑,一边是图们江,江对面是朝鲜;一边就是俄国土地,属于我国的就这中间一条宽才8米的路,也即是大堤,长 880 米 ,被誉为天下第一堤。这个第一,怕是“第一窄”吧,此处是最窄的国土了。甚至有段时间被江水洪峰冲垮,将前面的防川变成了一块“飞地”,人们要借道外国土地才能过去。
洋馆坪路堤
发源于长白山脉主峰东麓的图们江,干流是中朝两国的界河,蜿蜒流向东北,至珲春市密江附近折向东南,于敬信乡防川“土”字界碑处出境后注入日本海。
然而图们江本是中国内河,15世纪之前,图们江两岸都是属于中国的少数民族女真族所有。图们江是中国进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但在沙皇俄国武力威胁下,1858年,通过《瑷珲条约》割让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进一步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得图们江口沿海地区划归俄国,中国失去了出海权。
看到这里,就要提到一个寸土必争的清代官员吴大澂(chéng音澄)。吴大澂(1835—1902),苏州人,是晚清重要的政治人物、金石学家和民族英雄,其生平事迹与贡献主要集中在边疆治理、文化保护和外交谈判等领域。1885年,时任督察院左副都御使来到吉林第重堪边界,发现了沙俄私移界碑侵占珲春黑顶子地区(今敬信镇),经强硬谈判收回百余里国土。还重立界碑,亲书“土字牌”界碑,确立中俄边界;添立“啦”“萨”“玛”界牌及18处记号。他"寸土寸心"精神值得我们深深铭记。
吴大澂,寸土必争
令人遗憾的是,土字碑立在图们江出海口15公里处。图们江干流全长525公里,中朝界河段510公里,而“土”字界碑以下图们江还有15公里不属于中国,成了朝、俄界河。这最后的15公里,成了我们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而且吴大澂争取到出海通航权,因俄、朝所建的铁路大桥太低(仅7米)及河道淤塞等原因,实际只能通行300吨以下的小船,并且俄方还提出苛刻的条件,仅允许季节性捕捞渔船出海、不准商业运行船只出海,致命通航权形同虚无。
在防川风景区有一座龙虎阁,地处中、俄、朝三国边境交界点,主体建筑高64.8米,共13层,登顶可360度俯瞰图们江入海口及中俄朝三国疆域及俄朝铁路大桥,即所谓“一眼望三国”之处。
龙虎阁前有一块龙虎石,是1886年,吴大澂在珲春勘界谈判收回黑顶子地区后,手书篆体“龙虎”二字所刻的巨石,寓意“龙盘虎踞,永固边疆”。在阁内展示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失地范围图,揭示沙俄侵吞中国100万平方公里国土(含图们江出海口)的史实。
站在龙虎阁上,依稀可以看到图们江的入海口,远方海天一线浅蓝色之处,近处成为俄国土地的山丘绿地,以及那一座横跨在江上的俄朝铁路大桥,像一只铁手扼住了中国的出海口,让人感到愤恨与羞辱,也再次感到了“土字碑”的沉重与苍凉。也只有我们国力强大了,才能守住这一寸寸国土。
而吴大澂在任吉林防务大臣时,力主破除禁垦祖制,奏请光绪帝开放珲春等地招民垦荒。他的移民政策,设立招垦局,提供耕牛、农具和免税政策等措施,吸引关内移民与朝鲜农民落户,使延吉、珲春等荒僻之地发展为边疆重镇。而今的防川村,也成了东方第一村,有东方第一哨,位于中俄边界山岗上,是全国最东部的边防哨所,因而名之。
在防川,我感受历史的凝重,写下《防川龙虎阁登高》:
启明连曙照昆仑,屹立东方第一村。
山色青葱林碧绿,天颜苍莽海雄浑。
登高龙虎阁望远,极目图们江出奔。
土字碑前风猎猎,犹闻孤胆定乾坤。
当晚回到延吉市,特意至延边大学对面的牌匾墙打卡。这让人很意外,这幢大楼的墙体被各色招牌匾额所覆盖,在夜间灯光配合下,流光溢彩。让刚刚从历史中走来的我感到很不真实。次日我们参观了延边博物馆,其始建于1960年,是一座集地方历史和朝鲜族特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主要是以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和朝鲜民俗文物为主。我再次重温了吉林延边的历史,看到了吴大澂的画像,“力拒沙俄,寸土必争”,揭示的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正是有了这么多铮铮铁骨,我们中华民族才能拥有渊源不断的五千年文明史,永远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创造着属于我们的辉煌。
右边的图们江上可见俄朝铁路大桥
作者简介:黄挺女,笔名黄岚,浙江慈溪人,法学硕士,全国公安文联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天文学会会员。著有《黄岚诗钞》、《诗心游踪》。
黄岚
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