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法听——国咨律所每日法律资讯】 2025年6月5日星期四

    2025-06-05 11:53 北京

    看每日法律资讯,知天下法律大事,欢迎关注国咨法听


    【高层法治动态】


    【最高检:聚焦生态保护重点工作】

    6月5日,最高检发布了一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公益诉讼起诉典型案例。本批发布的案例均为检察机关提起诉讼的案件,涉及水污染、固废危废污染、土壤污染防治,以及农用地、矿产、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海洋资源保护等。最高检表示,此次发布的案例聚焦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强化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同时,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还突出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推动生态环境长效治理。(来源:澎湃新闻)

    【国咨说】

    本批案例展现了检察机关在跨区域生态治理中公益诉讼制度的显著优势,特别是在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理、海洋资源保护等领域的类型化探索方面。未来,可尝试进一步探索将碳排放权交易、生物多样性损害等纳入公益诉讼的范畴,并推动建立生态赔偿金提存制度,确保修复资金的专项专用。



    【国内热点】


    【上海:跨国托运宠物死亡,法院调解赔3500欧元】

    据报道,沈先生和其母亲将两只宠物犬,从法国巴黎托运回国,航班抵达后,爱犬却已死亡。因与航空公司协商赔偿未果,两人分别将航空公司起诉至法院。该案由上海市浦东法院审理。庭审后,在合议庭主持下,沈先生和航空公司达成调解协议,由航空公司一次性向沈先生支付3500欧元。当天,亦在法院主持下,沈先生母亲与航空公司达成调解协议,由航空公司向沈先生母亲支付3500欧元。(来源:法治网)

    【国咨说】

    本案充分展现了调解机制在民事纠纷中展现了高效化解矛盾的优势。航空公司作为专业服务提供方,应对特殊托运物品制定更严谨的操作规范,而消费者亦需充分评估运输风险,通过书面协议固定双方权利义务。司法实践通过个案推动行业规范完善,为同类纠纷提供裁判参考。



    【国际热点】


    【英国:全面禁售一次性电子烟】

    6月1日起,英国开始全面禁止销售一次性电子烟。此禁令旨在应对一次性电子烟在青少年群体中日益泛滥的问题,并解决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隐患。根据新规,包括便利店、超市在内的所有零售场所均不得销售一次性电子烟。初次违规的商家将被处以200英镑罚款,并没收相关产品。屡教不改的违规者,将面临无上限罚款,甚至最高可达2年的监禁。(来源:欧洲时报)

    【国咨说】

    英国此次全面禁售一次性电子烟的立法具有鲜明的公共利益导向。依据《公共卫生法》及《环境保护法》授权,政府有权出台措施遏制青少年成瘾风险。禁令覆盖全零售渠道,体现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严格立场,但立法需平衡监管与产业创新,后续应完善合规替代品准入机制,避免"一刀切"抑制新型烟草危害替代方案研发。



    【媒体评论】


    【3公里花1800元,堵住“黑救护车”宰客路】

    近日,“坐救护车三公里花费1800元”引发舆论关注。乘人之危、坐地起价,把临终老人“回家路”变成宰客路,这已非简单的市场乱象,其对生命尊严的无视更令人不齿。尽管相关部门多次开展整治行动,但“黑救护车”目前在不少地方仍普遍存在。“黑救护车”横行,监管的碎片化与乏力同样难辞其咎。斩断“黑救护车”利益链,须以“疏堵并重”为利剑双锋——“堵”是必要手段,“疏”才是治本之策。整治“黑救护车”,既要“堵”住违法牟利的路径,更要“疏”通正规服务的源头活水,为生命护航。(来源:新黄河客户端、新京报)

    【国咨说】

    “黑救护车”天价收费事件,暴露医疗急救领域监管失序与法律规制缺位。根据《价格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利用患者危急情形牟取暴利,已涉嫌构成不正当价格行为及欺诈,市场监管部门应依法启动价格紧急干预程序。建议立法机关增设“医疗紧急情形服务价格特别管制条款”,对急救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并建立黑名单制度,将违规主体逐出市场,以法治刚性捍卫生命尊严。



    【学者观点】


    【刘权(中央财经大学“龙马学者”特聘教授):平台处罚的实质是对违反平台规则行为实施的惩戒】

    当前平台处罚已经成为平台维护网络公共空间秩序的基本手段,实现平台处罚正义是确保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平台处罚权并非源于国家授权或委托,而是源于用户让渡的权利和国家设定的法定义务。平台处罚的实质并非追究违约责任,而是平台对违反平台规则行为实施的惩戒,是新型社会规范设定的制裁措施。平台既是市场经营者也是市场规制者,容易滥用和不当行使处罚权。为减少平台处罚权的失范风险,应对平台处罚的设定和实施加以规制。鉴于平台具有双重主体身份,对平台处罚的规制应采公私法融合的路径,平台处罚既要符合私法上的公平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也要受公法上的过罚相当原则、比例原则等约束。为了保证平台处罚正义的完整实现,还需为平台处罚设定最低限度的正当程序要求。鉴于平台相对于用户处于优势地位,法院在司法审查中不应过于偏向平台自治,而应对平台处罚的实体公正性和程序正当性进行必要的实质性审查。(来源:法学研究202503《互联网平台处罚权的法律规制》)

    【国咨说】

    平台处罚权本质是私主体基于用户协议让渡权利及《网络安全法》等法定义务衍生的自治权,其性质属于社会规范制裁而非行政处罚。但需警惕,此类权力缺乏《行政处罚法》的程序约束,易异化为“私权力滥用”。用户签署平台协议时,应重点关注争议解决条款,对模糊处罚规则可依据《民法典》第497条主张格式条款无效。立法亟需明确平台规则的法律效力边界,防止“以用户授权”掩盖规制权越界。

    【本期资讯团队】:

    资讯编辑:张一诺 任鹏鸽

    国咨说:实习律师司雪晴

    【服务热线】如需咨询法律问题,可私信留言评论沟通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