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谁是“王京”?

    编辑于2025-05-27 02:27 

    在青海金银滩的核武研制档案中

    有一个17年来未曾解密的神秘代号

    ——“王京”

    直至1978年

    这个代号才与一个人重叠

    他是一位从江南小镇走出的少年

    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是国际学界瞩目的核物理学家

    也是浙大校园里的“大先生”

    他就是

    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先生

    值其诞辰118周年之际

    央视大型人物纪录片《王淦昌》

    将在CCTV9纪录片频道与大家见面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看一代知识分子

    以科学之光铸国之重器的波澜岁月

    教书育人 科学报国

    王淦昌的人生轨迹与浙江大学紧密交织。1936年,年轻的他受竺可桢校长之邀进入浙大物理系,成为师生口中的“娃娃教授”。

    一年后,抗战爆发。他随校踏上西迁之路,从浙江建德途经江西泰和、广西宜山等地,最终到达贵州湄潭,辗转14年,在动荡岁月里浇灌了大批耀眼的科学之花,培育出众多影响深远的科学人才。

    任教期间,王淦昌展现出极具前瞻性的学科视野和卓越的教学担当。西迁路上,他坚持开设近代物理和军用物理课。即便课堂上只有两名学生,王淦昌依然保持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精心备课、授课,同时关注着世界物理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将最新知识传递给学生。面对师资短缺的情况,他还主动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不仅教授热学、近代物理,还为化学系三年级学生开设物理化学课。诺贝尔奖得主、浙大校友李政道先生回忆起这位老师时就感叹:“王淦昌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我永远铭记于心。”

    以战火为装潢、以陋室为讲堂,王淦昌的育人实践不仅保存了中国物理学科的火种,更塑造了浙大学子“科学报国”的精神底色,让科学的星辰闪耀在浙大人心中。

    王淦昌和学生们

    1959年,苏联专家撤走后,党中央做出了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的决策。1960年,时任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长的王淦昌回国参与研制核武器。

    “我愿以身许国!” 面对祖国的呼唤,王淦昌当场立下誓言,从此化名“王京”,通信地址变为信箱代号,彻底从国际学界“消失”。

    在青海基地,他带领团队攻克爆轰物理、核材料制备等关键技术。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背后,凝聚着他隐姓埋名的17年心血。这期间,他未公开发表一篇论文,甚至连家人都不知其去向,直到1978年才恢复身份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

    王淦昌使用化名王京的笔记本

    晚年的王淦昌并未停下探索脚步。他将目光投向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领域,提出激光核反应产生中子的设想,推动我国跻身该领域的世界第一梯队。1986年,他与王大珩等科学家联名提出战略性高科技发展计划——“863 计划”,为我国相关技术发展绘制蓝图。

    大音希声 精神永存

    今年是王淦昌先生逝世第二十七年。但在浙大的精神血脉里,他从未离去。

    紫金港校区的王淦昌事迹陈列室中,泛黄的西迁手稿、布满公式的演算纸与“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都在诉说着一位科学家的赤忱情怀,他的治学之道刻在展板上,留在珍贵的文物中,也被铭记在后辈学生的心中;由师生共同组建的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带领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王淦昌先生的一生,感受他对待科研的敢为人先,对待家国的默默奉献,以及星光背后的甘为人梯,让科学家精神种在更多人的心中;“王淦昌班”的入学仪式上,新一代求是学子紧握右拳,在“科学报国、以身许国”的誓言中接过精神火炬,让跨越世纪的信念在青春血脉中奔涌;物理学院大楼前的铜像下,学生们驻足凝视,与他目光中闪烁的求知热忱、报国决心隔空交汇。

    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宣讲王淦昌事迹

    同时,一代代浙大人也用自己的人生选择,身体力行,传承着王淦昌先生的崇高精神。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生李锐波,毕业后将追寻王淦昌先生的脚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潜心高能粒子物理研究;物理学院的王凯教授,每年在讲授《工程物理导论》课时,必讲王先生在西迁时做出的间接验证中微子的贡献。

    从西迁路上的“移动课堂”到新时代的科研前沿,这位科学巨匠的理想之光,在一代又一代浙大人心中恒久闪耀,在一次又一次的报国选择中熠熠生辉。

    王淦昌事迹陈列室

    从王淦昌到“王京”

    变的是称谓

    不变的是科学报国的信念

    在求是园里

    他是弦耕不辍的研究者和育人师

    在核武基地

    他是隐姓埋名的大国脊梁

    在国际学界

    他是让中国核物理走向世界的先驱

    他用一生证明:

    科学家的名字或许会暂时隐匿

    但科学家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

    就像他亲手栽下的“科学之树”

    将在求是园的沃土上深深扎根

    浙大公开课✖️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DeepSeek信息与AI融合之旅

    火热继续

    直播时间:

    2025年5月28日19:30

    内容预告:

    《DeepSeek大模型如何以“人工智能+”应用于传统产业》

    报告嘉宾:张旭光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兼任教授、浙江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杭州市软件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AI觉醒岛科技董事长。

    内容摘要:

    DeepSeek的创新与主要贡献在哪里?如何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传统企业如何运用DeepSeek技术平权普惠实现降本、增效、提质与转型升级之创新应用?本报告将列举相关应用案例。

    《具身智能的数字人和机器人》

    报告嘉宾:张正友

    腾讯首席科学家,腾讯AI Lab及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主任。

    内容摘要:

    尽管数字人和机器人在形态和功能上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是人工智能领域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而且都需要传感器和AI算法来感知环境理解环境,和人类进行自然的互动,都需要具身智能来规划并执行多样化的任务。本报告将先分析多个技术的发展趋势,阐述什么是具身智能,并介绍团队提出的新的SLAP控制范式和层次化具身智能系统,以及团队研发的智能数字人和智能机器人。最后对数字人和机器人未来发展做一些展望。

    欢迎大家关注收看!

    内容来源于往期推文

    部分素材来源于CCTV纪录频道微信公众号

    文案整编: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余佳欣 张淑恬

    直播素材来源于信电学院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余佳欣

    责任编辑:金丽娜 周亦颖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