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有棵树》⑥:如果天堂树会说话,它一定不怕万人阻挡

编辑于2025-05-17 02:44 

陪你读1000本书 |第402本

世界很大,文学更大。今天是我们陪你读书的第2862天,共读第402本书美国作家贝蒂·史密斯的作品《布鲁克林有棵树》。

《布鲁克林有棵树》

在昨天的共读中,我们发现,只要信念足够坚定,总有一些东西会回到身边。

毕业后的弗朗茜,在家庭经济方面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始终没有机会回到学校。

好在,她本人从未放弃,终于迎来了转机。

布鲁克林最古老、最有声望的大学开办的暑期班给了她进一步学习的机会,虽然没能给她梦寐以求的学位证书,却已然为她呈现了新世界的一角。

入学考试带来新的希望,与此同时,弗朗茜在情感方面也实现了突破。

弗兰茜能平衡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吗?如果遇到伤害,她有办法很快满血复活吗?她的感情生活又会如何发展?

欢迎进入今天的共读。

1918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

下午五点,十六岁的弗朗茜走出办公室,刚好遇见跟自己同一排操作打字机的安妮塔。

这女孩正跟未婚夫乔伊站在通信公司大楼前,这是他们短期内的最后一次相聚,很快乔伊就要奔赴战场。

他们渴望单独相聚,无奈乔伊的好兄弟一直跟在身旁。

安妮塔只得找到弗朗茜,帮助她吸引这个家伙的注意,好有机会让他们二人互诉衷肠。

弗朗茜只答应试一试,可打个电话给家里报备的功夫,安妮塔和未婚夫就匆匆离开,只留弗朗茜独自应对,无人帮忙。

没办法,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上场。

弗朗茜询问安妮塔去向之际,乔伊的好兄弟开口了,“他们想独处,我也不怪他们。我也是订了婚的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最后一次休假——想跟自己唯一的心上人在一起很正常。”

已经订婚?他说得轻而易举,却打破了弗朗茜想要两对人一起约会的幻想。

那男人孤独、羞涩,他一边问路,一边说自己要回旅馆,不会把弗朗茜绑在身旁。

弗朗茜想了想,还是决定留下来陪陪对方,以示对陌生人的善良。

很快,二人熟悉起来,他叫她弗朗茜,她叫他利。

利提出把弗朗茜当成女朋友,而且就一个晚上。弗朗茜居然答应下来,只当帮忙。

角色代入之际,他们意外发现,彼此口味出奇相似,都喜欢喝茶不加糖。

用餐之余,他们聊学业,聊工作,聊军营,甚至只聊一些细微小事。

但唯独没有涉及男孩的未婚妻和弗朗茜认识的本,似乎那两个名字已经被抛在脑后,悄悄遗忘。

后来,利突然话锋一转,似乎打开了自己的心门。“我这辈子一直都很孤独。哪怕在拥挤的派对上,我也很孤独。吻女孩时,我很孤独;置身几百人的军营,我也很孤独。但此刻,我再也不孤独了。”

恰当时机的表白,让弗朗茜沉浸其中,她坦言自己也有类似的心绪,“只是,我还从没吻过男孩。此时此刻,我也生平第一次不再觉得孤独。”

不知不觉,他们聊了四个小时。快十点时,弗朗茜要回家了,她生出些许遗憾,利心领神会,自然有了送她回家的桥段,以及关于未来的畅想。

利煽情地表达:“总有一天,我们会住在布鲁克林。”

此话一出,弗朗茜瞬间沦陷,她的心漏跳了一拍。

那一晚,他们还说了很多很多,甚至还亲密的拥吻。

后来的几天里,他们约会,他们跳舞,这种写在脸上的甜蜜,连弗兰茜的弟弟尼利都嗅到了爱情的味道。

也难怪,当弗朗茜搂着利跳舞时,她也跟十七年前同父亲约翰尼跳舞的母亲凯蒂一样,觉得自己只要能一直和这个男人在一起,就愿意接受任何牺牲,什么困难都不怕。

同样的,弗朗茜也压根儿没想到:自己可能需要孩子们帮忙克服困难,也需要孩子们做出牺牲。

不过,陶醉在爱情里的人总是顾及不到那么多,几天相处下来,他们甚至有了属于他们的歌,歌名叫《待到重逢时》,是一起跳舞的纪念,利希望听到这首曲子弗兰茜能想起他,弗兰茜则觉得很幸福。

当然,她没有完全迷失,也会有新的思考,“人们总觉得幸福很遥远,觉得幸福是件既复杂又难以企及的东西。然而,各种小事汇集起来,就能创造幸福。”

送走利之前,他们终于互相说出了那句“我爱你”,利让弗朗茜给他写信,他还承诺不会娶那个跟自己订婚的女孩,这给了弗兰茜希望,甚至让她同意了跟利一起过夜。

两人的恋爱可谓开足了马力,更加令人震惊的是,利自己还没有解除婚约,就要求弗朗茜许下一生的诺言,就好像那跟应下一场约会一样简单。

弗朗茜没有任何抗拒,当真许下终身,就像挥手问好或道别一样简单。

利走了,他走的当晚,弗朗茜就按照约定写信,她将满腔爱恋都倾注在信中,不断重复自己许下的诺言。

可是,谁能想到,她等来的回信不是利的亲笔。

信上说:我们举办了一场非常安静的婚礼,只有家人和几个朋友参加……

看到信的时刻,弗朗茜仍旧不愿相信,她试图编故事骗自己。可是,现实就是现实,她必须接受自己被骗,而且对方还是个情场老手。

再仔细看,信里还有这样的句子,“我读了你写给利的信。他竟假装与你相爱,我真以他为耻。”

看完这一切,弗朗茜浑身颤抖,牙齿咯咯作响,忍痛把整件事告诉了妈妈凯蒂。

凯蒂心里当然也疼,她心想,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她再也不能再护着孩子们了,这些年她尽力让他们吃饱穿暖,干掉试图伤害他们的人,可终有一天,或许还是阳光明媚的一天,孩子们全然不知情地出门,还是径直走入了自己拼命想让他们避开的悲伤中。

弗兰茜这次的遭遇就是如此,她不想对弗朗茜说一定会扛过去之类的话,她知道初恋并不容易被忘记,而且每次遇到新人,都会忍不住想起曾经的那一个。

所以,她告诉弗朗茜:作为母亲,她的遭遇简直糟透了,甚至会觉得这一生会被毁掉;但作为女人,爱情是美好的,一生总要有一次奋不顾身。

母女二人交流了很久,把她们从这种状态中抽离出来的,是另一封信。

那是麦克沙恩警官写来的信,他向凯蒂表白了。

他们两人,一个在两年多前失去了丈夫,一个在一年前经历了妻子病逝,而且原本就互有情愫,如今双向奔赴,准备在秋天结婚。

凯蒂对麦克沙恩警官说,“我嫁给你,因为你是个好男人,我想让你做我的丈夫。”

当然,她依然爱约翰尼,但她对麦克沙恩的情感更沉静,她欣赏他,尊重他,并且知道自己能成为一个好妻子。

家里渐渐安定下来。

妈妈快结婚了,弗朗茜通过了入学考试,年仅十六岁半的她可以带着半年的新生学分进入大学了。

令人庆幸的是,在弗朗茜纠结如何选择大学时,本回到了她身边,他为她选择了密歇根大学。

兜兜转转,他们又走到一起,并且渐渐生出了不一样的情意,本甚至愿意等着弗朗茜慢慢成熟,等着她慢慢思考清楚他们的之间的关系。

对弗朗茜来说,哪怕利还是没有从她心里消失,但本给了她更踏实的陪伴,她开始为见到这个男孩而感到高兴。

母亲婚礼前,弗朗茜用自己的方式设法“回到过去”。

她去了图书馆,继续让管理员推荐书籍;她也去了有抽奖券的小商店,给了老板一笔钱,只想让一个小孩免费得到某样东西,圆一圆小时候的梦。

她想起了爸爸,想起了小时候卖废品的经历……

但是,这一切都一去不复返了。

妈妈成了有身份的太太,妹妹也不会再受生活的苦了。可是,好像总觉得生活中少了点什么。

弗朗茜抬头看了看天堂树,回望小时候的自己。

是时候跟过去说再见了,毕竟生活总要向前看。

无论如何,她记住了外婆去世前的话,“对于任何事,如果都能以第一次或最后一次遇到的心情对待它,那人生在世,就会充满荣光。”

到今天为止,《布鲁克林有棵树》各部分内容的解读就全部结束了。

明天,我们将从这本书的思想内核谈起,剖析人物性格,窥探书中特殊视角的表达,挖掘部分意向的象征意义,进而感知作者期待借由这个平凡的故事传递给我们怎样的美好情怀与温暖力量,敬请期待。

了解谷主麦家的读书计划

麦家:我要用20年时间,陪读者读完1000本名著麦家:写在“家人”超百万之喜悦时

本周共读回顾

《布鲁克林有棵树》①:出版近百年,这本“世纪之书”具象信念的光芒

《布鲁克林有棵树》②:哪怕物质贫乏,爱依然是富足身心的滋养

《布鲁克林有棵树》③:童年的美好,总会在某个瞬间悄然退场

《布鲁克林有棵树》④:与过去告别,是疼痛中走向新生的动人力量《布鲁克林有棵树》⑤:人生的许多事与愿违里,该有些勇敢的倔强

领读人 · 驿路奇奇

以书为路共温情,淋漓书写漫天游。

主播 · 金姿

喜欢看书与电影,希望用声音温暖文字温暖你。


文案编辑:何佳丽

视频编辑:缪梦涵

图片:文中插图来自公共版权网站,非商用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