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中国牌楼”再度回到瓦伦西亚市民参与预算的舞台。2021年曾因争议被否的牌楼提案,如今卷土重来,再次引发公众关注。城市如何回应移民群体的文化诉求?传统华人象征是否能在多元的瓦伦西亚中找到它的位置?在城市治理与文化可见性之间,这次,答案会不同吗?
新闻报道。(图片来源:Levante-EMV网站截图)
据Levante-EMV网站报道,2021年曾被否决的“设置中国牌楼”提案近日再次被提交至瓦伦西亚市政府的市民参与预算平台。
“¿Dónde están los arcos chinos?”(中国牌楼在哪里?)——这是今年瓦伦西亚市民参与预算平台上一项新提案打出的醒目标语。该匿名提案再度呼吁在市中心的La Roqueta 区域建设传统中式牌楼,以彰显华人社区对城市的贡献与存在感。
这并非首次提出类似构想。早在2021年,一项相似的提议曾进入公众视野,却因市民之间缺乏共识,以及与“Pelota主题街区”建设计划发生冲突而被最终搁置。如今,该想法借助2025年新一轮预算程序卷土重来,语气更为温和,但立场依旧坚定——“请求在瓦伦西亚唐人街设置一个中国牌楼,以体现多样文化的价值”。
提案指出:街道如Pelayo和Convento Jerusalén已成为华人商业、餐饮与文化活动的重要集中地,“却缺乏一个能代表该群体的可见性符号”。相较于世界多地(如纽约、旧金山、伦敦)设有唐人街牌楼,瓦伦西亚的“隐身”状态可能强化了一种文化上的忽视,甚至引发歧视性认知,与这座城市一贯倡导的包容精神不符。
牌楼的意义不仅在于视觉美化。据提案撰写者指出,它可以成为城市文化融合的象征,增强华人居民的归属感,提升旅游吸引力,并在教育和公共空间中传递“尊重与共存”的价值观。
新闻报道。(图片来源:Levante-EMV网站截图)
虽然该提案曾在过往的市民预算中获得广泛支持,但能否实现仍需经过6月23日之后由市政技术人员进行的经济可行性评估。
本轮由新一届政府(PP与Vox)组织的市民参与预算自4月29日开放提案提交通道,市民提出的议题涵盖广泛:从限制时间内允许宠物在马尔瓦罗萨与卡瓦尼亚尔海滩活动、城市游乐场增设巨型滑梯,到将街道如Alicante、Quart永久步行化,再到城市绿化与文化空间提升等。
除文化议题外,一些带有讽刺色彩的提案也进入列表,如设立“纪念马松治理的雕像”,或在各区墙体绘制写有“#LimGoHome”或“#PeterVeteYa”的大型涂鸦标语等,均体现市民对于城市治理与表达空间的持续参与。
| 本文由《欧洲时报》西班牙版微信公众号“西闻”原创、翻译或编辑整理,版权归西闻所有。如需转载或改编发布请与本报联系确认,并注明内容出处。未经授权不得擅自使用西闻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西闻将予以全力申诉。 西闻:SpainZone
欧时西闻
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