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裹7天直达,西班牙百元店为何难以招架?华人供应商揭秘真相

编辑于2025-05-08 12:10 

近日,一华人博主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分享了他对“西班牙各地华人百货店陆续关门”这一现象的看法,引发广泛关注。面对网络上种种猜测,他的视频从物流成本与消费模式转变的角度,提供了业内人士的观察视角。

新闻报道。(图片来源:《理性报》网站截图)

据《理性报》报道,近段时间以来,西班牙各地社交媒体上不断有用户发文称,传统的华人百货商店正在逐渐减少,引发公众对其背后原因的种种猜测。在推特、TikTok和Instagram等平台上,部分言论甚至提及经济危机、废除现金交易,甚至战争风险等极端说法。

面对众多传言,多位旅西华裔选择站出来发声。其中,名为David Yao的华人博主在TikTok上发布的一段视频,广泛传播,播放量已超过700万。他自称是一名“亚马逊、速卖通、Shein和Temu的清仓供应商”,并在视频中分享了自己对当前百货商店“关闭潮”的理解。

新闻报道。(图片来源:《理性报》网站截图)

物流成本下降,库存价值缩水

David指出,导致传统华人百货商店接连关门的首要原因,是近年来海运成本的巨大变化。他表示,疫情期间,一个从中国运往西班牙的集装箱费用高达1.4万至1.5万欧元,而到了2025年,这一价格已降至约2500欧元。

“这意味着,当初那些在疫情期间高价购入商品的商家,如今面临的是商品贬值的现实。”他补充说,以前开一家百货店可能需要投入近80万欧元,而现在只需约50万欧元就能设立同样规模的商店。

然而,由于商品价格下调,早期进货成本较高的商户在与大型连锁超市如Action、Lidl、Carrefour等的竞争中,难以降价,自然处于劣势。“连Teddy都比不过,”他说。

电商平台冲击线下零售

David提出的第二个原因,是电商模式的兴起。特别是以Temu为代表的中国平台,商品可以直接从中国发往西班牙消费者手中,运输周期大约只需七天,且价格极为低廉。

他指出,这是由于中国本土库存过剩,许多制造商直接通过平台向海外销售优质库存商品。这种消费模式的转变,减少了中间环节,对传统的线下百货店冲击巨大。

传统模式难以为继

David总结,物流成本变化、大型连锁超市的竞争压力以及线上消费的崛起,正在逐步削弱传统华人百货商店的生存空间。曾经广泛分布于西班牙各地街区的“便利百货”经营模式,如今正面临转型压力,不少店主被迫选择关门或重新定位业务方向。

目前,该话题仍在社交网络上持续发酵,引发不同群体对小型华人商业未来发展的关注与讨论。

| 本文由《欧洲时报》西班牙版微信公众号“西闻”原创、翻译或编辑整理,版权归西闻所有。如需转载或改编发布请与本报联系确认,并注明内容出处。未经授权不得擅自使用西闻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西闻将予以全力申诉。 西闻:SpainZone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