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棋士》:棋盘内外的人性困局

    2025-04-19 02:26 浙江杭州

    《棋士》:棋盘内外的人性困局

    ——缜密的犯罪心理和精密的刑侦推理之间的精彩博弈

                                  作者:曹文远

    我不是一个喜欢追剧的人,但一旦看上了,便会穷追不舍。这不,继2025年电视剧市场开门红的《六姊妹》之后,又一部电视剧《棋士》让我欲罢不能。

    电视剧《棋士》是一部高智商犯罪悬疑剧刑侦剧。以围棋为隐喻,讲述少年宫老师普通人物崔业在命运裹挟下一步步走从被动走向主动犯罪,最终堕落深渊的复杂故事。坦率地说,是第一集剧情发展和反转牢牢地抓住了我,吸引了我。

    主人公崔业(王宝强饰)是一名郁郁不得志的少年宫围棋老师,生活困顿,饱受职场领导(校长)压榨和家庭矛盾。他在学校被领导欺压,载誉归来后,不仅仅奖杯不能让儿子看一眼,连奖金也是集体的。妻子提出离婚,连儿子也更崇拜身为刑警的哥哥崔伟(陈明昊饰)。 这些都深深压抑着和刺激着崔业,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与挑战。于是命运出现了转折事件:为凑儿子手术费,崔业被迫与富商进行围棋比赛。并且在围棋比赛中要故意地输给偷偷走私的富商王红羽(李乃文饰),却在取钱时意外卷入信用社抢劫案,被劫为人质。为自保,他利用围棋策略协助劫匪逃脱,但发现赃款竟是银行练习用的点钞纸。这一荒诞事件成为他一步步从被动卷入犯罪到主动策划犯罪的起点,并在这条不归路上堕落与失控。崔业逐渐将围棋谋略应用于犯罪策划,从被动卷入到主动设计劫案,甚至与劫匪金夏生(陈永胜饰)合作。他通过“围点打援”“弃子战术”“打劫”“手筋”等围棋思维布局犯罪,一步步沦为高智商罪犯。剧情比较抓人的是亲兄弟之间——哥哥是刑侦大队长,弟弟是罪犯,在侦察与反侦察之间展开精彩的智力较量和情与法的博弈。崔业的哥哥崔伟是刑警大队长,在追查案件过程中从怀疑到慢慢发现弟弟的犯罪线索,最终崔伟理性和职业操守战胜亲情,二人从血脉亲情走向生死对决,形成黑白分明的戏剧张力。

    本剧集探讨职场压榨、家庭矛盾、道德抉择等现实议题,以“棋局如人生”,“开局没有回头时”,“落子无悔”,“一步错,步步错”的围棋逻辑暗喻人生抉择轨迹。特别是将围棋理论和实战手法与犯罪心理缜密推理、犯罪策划的精密算计的结合,既体现崔业的高智商犯罪过程,也强化了角色在善恶边缘挣扎的复杂心理路程。让观众始终带着好奇与猎奇心态要一探究竟!

    一、缜密的犯罪心理链条下的宿命齿轮

    剧中围棋老师崔业的犯罪心理学的呈现,犹如精密的机械钟表,每个齿轮的咬合都迸发出令人叹服的“算计”。崔业为救儿子的病铤而走险的初始动机,可以追溯到少年时的围棋比赛,那是在“一包白糖”的蝴蝶效应演变下,逐步沦为不可逆的人生命运和犯罪轨迹。少年时斯的专业队选拔赛,既是人生阶层差异的关键起点,也是逻辑链条的完美起点——当后来他的少年棋手董炳辉多年后再次找到他对弈时,才告之当年贿赂的真相,崔业从哪里起人生棋盘上的“打劫”就已注定。本剧以犯罪心理学为手术刀,精准解剖着每个抉择背后的多米诺骨排效应:从被动卷入劫案时的自保策略,到主动藏匿赃款时的道德滑坡,再到主动策划,谋划,行动,每个行为转变都严格遵循着丝丝入扣的“应激——防御——异化”的心理演化模型。

    二、严密的围棋思维侦察逻辑的逼近真相

      生于围棋世家的哥哥,同样对围棋理念和思维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现场看到摆在墙上的图形时,他就产生了怀疑。剧集真正颠覆性的创造,在于将围棋哲学转化为叙事方法论,一步步将剧情推向高潮。正如崔业教导学生“下棋就是读心术”,《棋士》的剧情推进始终遵循着围棋的博弈逻辑。警匪之间的电话号码记忆攻防,兄弟之间的对话,本质是“死活题]的心理对杀;码头追逃戏中镜头如棋枰俯瞰,警车与嫌犯车辆化作黑白棋子进行生死劫争。这种将犯罪悬疑类型片进行围棋化改造的尝试,不仅带来耳目一新的观剧体验,更深层解构了传统警匪剧的非黑即白——当哥哥崔伟的警察在追凶过程中发现自身与罪犯共享着相似的思维模式时,突然灵感乍现,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三、象征与隐喻并行的复调叙事的暗示与揭示

    剧作通过多重象征和多种隐喻的叙事手法,编织纷繁复杂的现实与心理网络,构建起超越现实的象征与隐喻空间。反复出现的“金鱼”与“鱼缸”、“白糖”、电脑算命、从堵车道旁的岔路本想超近却欲速则不达等镜头,把观众带进一个主动联想、揣摩的世界,令人不得不对这些镜头进行思考。比如“一包白糖”既是糖衣炮弹的暗示,也是权力寻租的具象化载体,更是甜蜜陷阱的设计——当董炳辉以“一包白糖”赢得少年选拔赛时,他便学会了今后人生走捷径。当他与王红羽赌棋时他找到昔日的队友也是对生崔业,想让他故意输给自己,也想用5万元轻易碾碎围棋比赛的公平性,但崔业是个棋手,而且一直视他为偶像,一直就想赢他,没有花花肠子,最后赢了他少年时的偶像。我们分明看到糖粒在权力高温下融化成腐蚀规则的强酸。漂浮的金鱼尸体与垂死的伤者形成镜像叙事,鱼缸玻璃折射出崔业逐渐扭曲的伦理认知。导演刻意将白糖的物理属性与象征意涵反复摩擦:既是甜蜜的毒药,又是凝固的眼泪;既能溶解于咖啡掩盖腐败,又能结晶为阶层固化的盐柱。当崔业从鱼缸中捞出漂浮的金鱼尸体,鱼鳃的翕动,在镜头语言中放大了生命无常的无奈。

    更耐人寻味的是电脑算命装置的设置,这个连接传统占卜与AI算法的矛盾体,恰似崔业游走在宿命论与自由意志间的精神图谱。

    而最具时代特质的“电脑算命”,与今年大火的deepseek的算命,实则是时代进步与人的思想愚昧与落后的嘲讽,在传统宿命论与AI算法间架起荒诞桥梁,当崔业对摊主直接叫出“命”时,数字时代的精神迷茫与命运无常达成诡异共振。在人工智能改写人类认知范式的今天,《棋士》中那个用电脑算命的荒诞场景,恰好表现了初犯之者的迷茫、彷徨、惊恐。当崔业抱着死去的金鱼呆坐天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某个罪犯的沉沦,更是一种人性的没有彻底丧失的希望。这部剧作以犯罪悬疑为棱镜,折射出的却是现实对家庭的压力,疾病、资本逻辑对人性的异化、技术理性对道德的消解这些更为深邃的命题。正如围棋中最精妙的"双活"局面,在生存困境的逼仄缝隙里,每个人都在与自己的影子对弈。

    四、围棋理念和四维哲学下,照见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当围棋盘上的黑白对弈化作人生棋盘上的挣扎和社会精英与平民阶层的残酷分野,《棋士》这部以围棋为要素的犯罪悬疑剧,用缜密的犯罪心理逻辑构建起令人窒息的道德迷宫,将犯罪心理学的推演与符号象征的隐喻熔铸成锋利的解剖刀,剖开了当代社会的精神病灶。犯罪心理学的理性迷局中,蛰伏着命运难以把控、命运多舛的不确定本质。每次犯罪心理侧写和刑侦逻辑推理都是对人性底色的显影。 剧中“棋开了就没有停”的箴言,暗合了人生“开弓没有回头箭”。崔业从棋手到棋子的坠落轨迹,暴露出金钱资本对贫穷、疾病主体性的吞噬:当他将围棋的“征子”战术应用于犯罪策划时,人性已然异化为计算犯罪的理性操控。

    当黑白棋子叩击棋盘的声音在《棋士》中响起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围棋对弈,更是当代社会最为现实的生存困局。在《棋士》精心构筑的侦察与反侦察的多次、反复的较量中,每个观众都成为旁观者看热闹的不怕事大的间接参与者——当我们凝视崔业堕入深渊的身影时,镜面反射出的正是被异化浪潮裹挟的现代性灵魂。这种将类型叙事升华为生存思考的创作思路,使《棋士》超越了普通刑侦剧的娱乐属性,成为刺向生存中精神困局的寒刃。《棋士》通过普通人的堕落轨迹,揭示了人性在现实重压下的异化与挣扎,是一部兼具悬疑张力与社会反思的作品。

    不过,在我看完22集后,最后我最想吐槽的是,前9集因缜密的推理和紧凑反转获好评,但从第10集开始剧情逻辑漏洞开始多了起来,尤其是最后一集,警察崔伟与崔业兄弟加一家人与罪犯从枪战到钢筋的搏斗中,那们失掉耳朵的了罪犯就是打不死的小强,双方反复地复活站起来,简直是戏弄、耍弄观众,把观众摁在智商的地板上摩擦出血来,可以说是导演与编剧等主创团队最后的疯狂和不负责任的任性,从而也引发了观众的争议——剧情前期高能但后期注水争议大,这可能就是前期收视率比后期高的原因。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客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