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随着脚步顺一笔

    2025-04-10 01:12 浙江金华

    随着脚步顺一笔,年轻时主要是随着工作,退休后更多的是随着生活。

    高山池

    随着脚步顺一笔,这一笔,是工作的副产品,是生活的调味品,有的还可能是辨别真伪、判断有无、弥足珍贵的历史见证品。随着脚步顺一笔是一种兴趣,往往源自于一次偶然。或小时候老师、爸妈的一句鼓励的话,或哪天尝试着做的一件事居然获得成功被认可,甚至有像做“命题作文”、“命题材料”,被逼出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遇到的偶然。我的偶然是“闲”出来的。

    街景一角

    那时,我是一个“闲人”。5月份,在部队被抽调到浙江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秘书处工作。结束后,就一心要求转业。7月后,回妻子所在地东阳,等待妻子坐产和等待部队转业。对地方人生地不熟,等待中,就以一份《金华日报》相伴,反反复复地看,眼睛疲劳了,就到东阳当时商店云集的南街逛逛。看到有两家点心店隔街相对,经营的内容相同,规模也不相上下。然而,一家客来客往,生意兴隆;一家却三三两两,门可罗雀。观其价品其味,两者不差上下。经过观察分析,我有感而发,“闲谈”《主雅招客来》,很快被《金华日报》采用了。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又“闲谈”了《柜内摆设要讲点艺术》《假如公布为什么削阶》,都被采用了。

     这一下子激起了我写小评论的兴趣。此后,才有了2篇评论在《浙江日报》评选中获得三等奖,《岗位成才是捷径》等多篇文章在《浙江日报》理论版发表。《创新才有成效》还在中宣部的《党建》杂志上化为大半页铅字。我从“小论文”走到“大论文”,《试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理性应对建筑业“后危机”》先后获得全国建筑业有关征文一、二等奖。

    杂志

    在地方,我的脚步起始于东阳市委组织部秘书科。我结合工作,在搞好信息工作的同时,给《金华日报》写稿。《金华日报》社的领导、编辑和记者,我一个都不认识,但《金华日报》对我特别厚爱,连科里做收发的陈姐每次去寄我的稿件时,就要说一句:“肯定能中,我们打个赌。”也许是我的幸运,好像没有浪费过组织部的邮票。次年1月19日,我调到干部科工作,当天就随王新中部长到画溪乡。画溪乡正在开展加强乡镇机关干部管理与监督的改革工作。当王部长向我介绍了画溪乡的改革情况并征询我的意见时,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此项工作告一段后,我给上级组织部报送的信息都被采用。我又写了《干部登台亮相 群众评头论足----画溪乡干部公开向群众述职,接受民主监督》一文,刊登在当年3月14日《金华日报》头版头条上,并加了编者按。省委组织部充分肯定并推广了东阳市委组织部的做法。

    在全党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时,当时的做法是处置和处理并用,我参加东阳的试点工作组,感到这种做法不妥,就写了一篇《试析党纪处分和党内处置并用的问题》的论文,在浙江省党建理论研讨会上发言,得到了中组部的重视,及时纠正了在全国带有普遍性的做法。

    东阳木雕牛腿

    随着脚步顺一笔,有时这一笔很长。木雕和竹编,是东阳绽放得最鲜艳、最壮观的两朵奇葩。特别是东阳木雕,鬼斧神工,闻名中外。改革开放后,东阳木雕和竹编,也遭遇了走向市场的迷茫。如何花开不败?我撰写了长篇通讯《木雕竹编:从东阳到西洋》,《金华日报》不惜整个版面给予全文刊登。四五年后,这长长的一笔,影响也那么悠长,居然成就了东阳古建公司和武汉的联姻,一个诸暨人在武汉开出了东阳古建分公司。

    随着脚步顺一笔,这一笔有时自己也很满意。传奇“东阳帮”,展现了浙韵建筑的魅力,神奇肃雍堂,演绎了“江南故宫”的精彩。东阳建筑,闻名遐迩。在新时期,东阳建筑走什么样的改革之路,只有摸着石头过河。殷鉴不远的可概括为三种选择:培养龙头法、联合发展法、自办公司法,都搞过了。在企业改制的旗帜下,由于某种利益的驱动作用,组建东阳建筑航空母舰已成为不可小觑的动作,舰体都暗暗谋划拼装了。凭着我身处建筑行业多年的感悟,东阳建筑发展方向的选择,要从三个方面把握。即: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从整体上把握;运用发展的观点,从阶段上把握;采用市场分析的方法,从需求上把握。由此把握,组建东阳建筑航空母舰的观点尚待商榷。我以调研报告的形式,用观点显明的《数强并进,多拳出击,东阳建筑业的现实选择》作题落笔。当然这时给领导上书我的建议,我有过顾虑。但为了东阳建筑的发展,还是信笔直书给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领导决策的结果,让我高兴。如今,东阳建筑如我期待,已形成了中天建设集团一马当先,海天、歌山、新东阳等特级建筑企业率马以骥,数百家一、二、三级建筑企业万马奔腾、气势磅礴的局面。

    那年,朋友邀我到云南玩时,我们在螺丝湾市场逛了两个小时。回来几天后突然有写点东西的冲动。写了散文《异乡放异彩》,被浙江《共产党员》采用,获得了全国党刊优秀文稿一等奖。

    证书

    东阳刚向江北发展时,作为市政协委员的我,撰写了一个《关于搞好 “一江两岸”建设的构想》的提案,对如何促使“人气北进”,提出“以高楼迷人”、“以购物撩人”、“以餐饮涎人”、“以安居引人”等四条建议,分组讨论时虽然有的以“没有高楼就不是城市了?”质疑,但还是被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去年,我等三人为“寀卢之路”到寀卢拜访老书记卢楷文,老书记在大家面前连连夸我:“你那篇文章写得好、写得好啊”。老书记说的那篇文章,指的是受到东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楼国华大胆肯定、被东阳市委副书记康益民称为“宣传寀卢第一人”并批示过的“寀卢模式”。当时,我感到寀卢从一个村妇的“偷懒生活”到一个村书记的“六个统一”;从一个农机化的示范点到一个农业的“新模式”,每一脚步的前行,每一路径的拐点,每一层次的提升,都折射出群众的朴实和聪明,基层组织的智慧和走心。对老书记大胆且智慧地带领村民前行,我感到用一篇简要的新闻报道一下太可惜了,要提高到理论的高度,给予突破。当时,要突破的有两大难点:一是当时的大环境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而文章提出了“土地规模经营”;二是“社会化服务”的提法,在当时鲜见 。好在楼市长是一个有担当、有胆识、有魄力的领导,拍板支持突破框框。

    东阳市委内刊《东阳工作》

    书稿

    领导看高自已,把我推进了高光圈,我在东阳宾馆电梯口,碰到市委书记汤勇,汤书记用闻名全省的“寀卢经验”,把我介绍给来东调研的副省长。我在省市系统内、当地都有了点小名气,“是个人才”,“东阳一支笔”帽子也飞了过来。我告诫自己千万别得意忘形,我还是我。

    高光外的暗处也许潜伏着危险。有两次农村的棘手问题,在别人处理不了后,让我去处理好了。都说树大招风,我树小更怕龙卷风。我尽管放低姿态,但客观上还是挡住了别人的光线。我老家的县领导几年后见我没往上挪挪,在答他人问为什么这样的人都上不去时,说了一句匪夷所思的话:“他犯过错误”。细想,领导必竞是领导,这是最有水平的回答。

    再想顺一笔,这一笔虽未着墨,却近墨黑溅人。儿子小学时,老师认为他有写作天赋,让他进写作兴趣小组,童言无忌:“我爸爸不同意”。老师跑到我家里,我以自己为例:“写作如扫把,用到时是金扫把。那次东阳要向省委刘枫副书记写一个很重要的报告,因这是其他单位的任务,我推掉不写,结果东阳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常委镇书记等3人开始分别找我,后来集体找我。此时,我被说成“舍我其谁”,一笔千金。但不用时是破扫把,放在门角后。”“写作过得去就行了”。那时,房子很小,我的话还是让儿子听到了,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种子渐渐发芽。想到这里,仍有些许遗憾。

    随着脚步顺一笔,不是简单的记一笔,也不是随便的写一笔,而是要对工作有详细计划、有多个方案、有总结“复盘”。发挥身临其境的优势,去感悟局外人无法感悟到的东西,深入挖掘。这样,虽做不到像唐代杜甫那样“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往往能出一笔富有真情实感,颇有新意,令人耐看之作。对工作生活无感时,就暂时让白纸空白着。无病呻吟,自己都知道是在装腔,那声音想必不会嘹亮、悠远。

    随着脚步顺一笔,对脚步要有感悟,有感而发,即使不完美,也会受欢迎。去年6月,我陪妻子到新疆旅游,所见所闻,感悟颇多,不吐不快吐出《一千个新疆》。深受读者睛睐,导游“小怪兽”还转发到新疆公司的公众号上。

    花海

    随着脚步顺一笔,这一笔实际上是日常工作和生活外的兴趣品。人生迥异其趣,五花八门,从而使生命更加丰富多彩、万紫千红。在这个美好的时代,人人都能顺出自己美好的一笔。(陈美华)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客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