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洪雯教授:香港劳动人口参与率能否止跌?(下)——用“微贷金融”赋能基层“微创业”

2025-03-28 09:20 

香港劳动人口参与率(LFPR)显著低于周边经济体,而且过去30年持续下降;不参与就业的人口比例,在各年龄段均远比其他经济体高,成为香港劳工短缺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使LFPR止跌甚至回升?上周谈及可考虑推动“零工经济”,提供灵活就业。本篇探讨另一思路——用金融来赋能基层自立。

用“微贷金融”赋能基层自立

中央近年提出“做好金融‘5篇大文章’ ”,其中之一是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该概念由联合国于2005年提出,旨在以可负担成本,将金融服务扩展至传统金融体系难以触及的群体,如小微企业、农民和低收入者,从而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须指出:普惠金融并非慈善,而是强调商业可持续性,坚持政策扶持与市场化相结合。

事实上通过普惠金融协助基层自立,可能成为解决本港贫困、LFPR持续下跌等诸多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这一思路来源于香港绿色产业有限合伙基金的几位资深金融和法律专家。近期他们找到我,探讨能否参考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创办的微贷金融模式,协助香港基层自力更生。他们曾5次往孟加拉考察,对该模式有深入认识。

1983年尤努斯在孟加拉创办格莱明银行(Grameen Bank),发展出一种革命性的金融模式——向无法取得传统银行服务的贫困人口提供小额贷款。与传统慈善、福利模式不同,他主张向贫困人口提供教育和资本等工具,协助他们创业自力更生、找回尊严。在这种“社会和经济自立”理念下,格莱明银行的营运模式主要有五方面:

(1)提供毋须抵押的微型贷款(microcredit),助贫困者“简易创业”或改善就业条件。(2)贷款主要针对贫困女性,赋能女性参与经济活动,从而促进家庭乃至整体社会和经济发展。(3)采用小组贷款模式,贷款人需组成小组并互相监督,共同对彼此的贷款负责,不仅降低了贷款违约风险,还促进社区联系与合作。(4)对借款人给予财务和管理培训,助他们管理资金和营运业务。(5)保持较低贷款利率,同时维持银行营运的可持续性。

格莱明成功助数百万贫困家庭脱贫,尤其在提升女性经济自主权和社会地位方面影响深远。尽管初期资金压力大,但格莱明逐渐形成稳定的贷款与还款机制,坏帐率很低,并能依赖贷款利息持续运行。而这种优先考虑人的尊严、相信并赋权贫者、可持续经济增长的模式,持续激励无数为贫者探索出路的人。

成立“微贷创业计划”的建议

格莱明的理念和营运模式,早已扩展到包括纽约的诸多城市,起到良好效果。但在香港,微贷金融却一直缺席。我们的福利体系模式单一,只一味“给予”,忽略了“赋能”;只注重“安全网”功能,未能发挥“阶梯”作用。所以尽管政府福利开支快速膨胀,惟在扶助基层自立方面效果不彰。

在与香港绿色产业有限合伙基金几位专家“脑震荡”后,我邀请了熟悉劳工和基层的林振升议员、狄志远议员参与讨论,得出一些初步思路。我们认为香港可参考格莱明的理念和营运模式,设立“微贷创业计划”,探索用微贷金融赋能基层,提升本港LFPR。该计划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目标和性质。微贷创业计划旨在用微贷金融赋能基层,协助其“微创业”,逐步自立,摆脱对社会福利的依赖。该计划由一间非营利的社会企业营运,并由政府及商界专家组成顾问团队,指导计划运行。计划为非营利,惟对贷款收取适当利息,力求长远收支平衡。

(二)运作模式。该计划向低收入者(可参考领取失业综援的资格)提供小额、免抵押、免担保、低息、生产用途的贷款。资金可用于创业或联合创业(“搞小生意”),例如开一间奶茶小摊、缝纫小店、美甲小窗、美食小摊等。贷款人在取得款项前需接受集中培训,学习金融、会计、管理等基础知识和技能(可利用职业训练局及各种职业培训计划资源),并提交创业方案。计划优先向女性贷款,并由若干借款人组成贷款小组;若干小组组成中心,大家互相监督也互相协助。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利率应尽可能低,但亦考虑资金成本和长期的营运费用摊分。

我在前文提及,香港可大力发展基于平台的零工经济,匹配劳工短缺部门与闲置劳动力,提供灵活就业机会。事实上海内外经验显示,很多基层人士通过在平台上创业而成功脱贫,甚至实现向上的阶层流动。微贷创业计划的成立,正好配合平台/零工经济发展,为基层提供多元的“微创业”场景。

(三)资金来源。目前综援制度下设有“自力更生支援计划”,由政府委托社福机构,协助劳动年龄的失业健全综援者再就业。该计划每年开支约1.6亿元,但每年通过计划成功就业而脱离综援网的,却只有寥寥数百人次(如2023年4至12月合共388人次),平均每人每年服务费高达约40万元,比综援金额还要高!我们认为有关计划极度低效,建议将这笔每年1.6亿元的资金转为微贷创业计划起始资金,也就是说毋须政府额外拨款;计划同时接受各类资本参与及捐赠。

目前政府支出中有几项关联内容,如僱员再培训计划、再就业津贴试行计划、展翅青年就业计划等。我们建议整体检讨类似计划,整合或互相配合、共享资源。

另外,2012年政府成立5亿元社会创新及创业发展基金(社创基金)。须指出:社创基金与本文倡议的微贷创业计划有类似之处(推动基层就业),惟社创基金并非直接面向基层,而是鼓励社会各界创立社企去聘用基层;而微贷创业计划是通过微贷金融,直接赋能基层“微创业”。另外,营运微贷创业计划的机构是社会企业,但基层贷款自己创立的小生意并非社会企业,其目标就是赚钱。所以两者不是同一回事。

其他政策配合

不过,上述逻辑要成立,最关键在于基层市民要有兴趣参与、有勇气脱离福利体系。我在上篇说过,本港公屋和福利体系一定程度上鼓励了部分市民自我限制收入,甚至退出劳动市场,因他们收入上升可能导致失去现有福利,可能过得还不如依赖福利的好。

有鉴于此,我们建议现有公屋和福利体系,给这类正居住公屋或领取福利的市民一个过渡期——若他们参与计划后收入增加、积累起资产,于过渡期内不会减少福利和收回公屋;待其业务走上正轨后,才将他们推出福利和公屋体系。过渡期的安排,可让市民放下包袱,探索逐渐脱离福利体系、实现自立的途径。

此外,基层市民小本创业,涉及经营场地,房委会和公营机构旗下空间应尽力提供协助;申请牌照和许可证等(如熟食小车牌照)亦非易事,也需有关部门从赋能基层的角度,而不是从便于政府管理、规避一切风险的思维来处理。

微贷创业计划的建议旨在抛砖引玉,为香港探索通过普惠金融来赋能基层自立,为他们找回尊严的有效渠道,并提升香港LFPR,推动社会向上的阶层流动。欢迎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

(作者洪雯为香港立法会议员、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兼职教授)

文章来源:明报‍‍‍

图片来源:明报

洪雯教授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兼职教授

香港立法会议员

香港特区政府基本法推广督导委员会委员

香港总商会“一带一路”策略小组成员

‍‍‍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HUBRRI

海南大学 “一带一路”研究院在光明日报社和南京大学联合发布的“一带一路”领域全国最新专项排名中,综合实力名列全国第三。

其中,研究院的智库成果(P值)全国第三名,智库活动(A值)全国第一名,媒体影响力(I 值)全国第二名。

海南大学 “一带一路”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等机构一起,于2019年底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并于2022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获评为A等级智库。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并成为海南大学及海南省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荣登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的高校智库。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还作为中国华南地区唯一高校代表,入选“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成员单位,成员单位包括欧盟-亚洲中心、法国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关系研究所、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以及中国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院等56家中外机构。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