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挑战!再挑战!国奖论文,海大学长的青春答卷!

    编辑于2025-03-27 15:14 

    个人简介

    姓名:宁子清

    学院:石油化工与环境学院

    班级:A21储运1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担任职务:寝室长

    获奖情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政府奖学金,浙江海洋大学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员,军训优秀学员。

    2022-2023学年:浙江海洋大学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员,MATLAB基础编程竞赛三等奖。

    2023学年-至今:国家奖学金,杨勉奖学金,浙江海洋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设计技能大赛国家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胜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浙江赛区三等奖,长三角高校数学建模竞赛成功参赛奖,浙江省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校级三等奖,“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校特等奖。

    科研实践情况:参与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省级立项项目一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EI论文一篇。

    社会实践活动情况:浙江海洋大学暑期“三下乡”“双百双进”社会实践活动获得“先进个人”,大学三年来,一直深耕于中小学生教育情况调研与实践中,累计志愿时长达500余个小时。


    志存高远,笃行不怠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宁子清自踏入大学殿堂之初,就在心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追求卓越,全面发展。这份清晰的愿景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闪烁着光芒,引领着他在黑夜中前行。

    “言必信,行必果。”宁子清积极适应大学生活,精心绘制每个课程的蓝图,如同管理花园的匠心者,悉心呵护着不同的花朵。但与高中相比,大学的学习方式有很大差异。宁子清选择直面这一差异,凭依自身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一步一脚印地去构建起一套契合他自身的高效学习方法。宁子清善于利用课间十分钟、午休前后的短暂间隙等碎片时间进行复习和预习,这些时间或许看起来微不足道,然而聚少成多,聚沙成塔,成为了他巩固知识、提前预习的宝贵资源。尽管如此,课程中仍有复杂的概念或公式,难以理解,碎片化的时间也不足以彻底把握。宁子清选择调整学习方法,进行深度学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理解,而非死记硬背。“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这种持之以恒的努力,让他在学业上屡创佳绩,不仅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学术征途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勇于探索,挑战无界

    “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未知的东西。”大学,是知识与梦想的交汇点,唯有勇于探索,方能触及更广阔的天地。于是,宁子清积极投身于各类学科竞赛与科研项目,从数学建模的逻辑思维挑战,到全国油气储运综合设计技能大赛创新灵感的碰撞,从省奖到国奖,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自我超越的历练。他就像一位无所畏惧的攀登者,致力于征服一座又一座雄伟的大山。

    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这期间,他与队友们的并肩作战是他一生中都难以忘怀的时刻。比赛持续三天两晚,由于他们都是第一次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并且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宁子清的队伍陷入了手足无措的境地。作为一个“编程手”,即使可以相对熟练使用Matlab、Python等工具,他依然不知所措,所以他们第一天的任务主要是选题加分析大量文献。在有了相关思路后,他尝试把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字语言,逐渐得到最初模型并在其中嵌套相关数据。这期间他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公式和计算方法,然而程序有各种各样的报错。为了赶进度,他们缩短了睡眠时间,第二天的晚饭甚至是在走廊吃的泡面,但是当得到最终成果时,他感觉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我永远也忘不了我们真的可以熬三天两晚干出这样的成绩,”他回忆道,“那晚的泡面真的特别香,再也没吃到那么香的泡面了。”

    “从不获胜的人很少失败,从不攀登的人很少跌跤。”面对挑战,他从不畏惧失败,而是将其视为成长的催化剂。他说,这些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更让他学会了在逆境中寻找机遇,将挫折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让他获得了更多攀登的技能,向更高的山峰发起挑战。

    深耕学术,笔耕不辍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学术研究,是宁子清大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篇章。大二时,他凭借大一坚实的课程基础以及优秀的成绩,参与了一项省级新苗课题的研究。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他学会了如何在浩瀚的学术海洋中遨游,从文献检索到实验设计,从数据分析到论文撰写,每一步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汗水。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科研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了学术研究的艰辛与乐趣。文献检索是科研的第一步,也是最为繁琐的一步,需要在海量的文献中找到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无疑是对耐心与毅力的锤炼;实验设计对专业素养与团队协作要求极高,需要团队成员们互相配合,各扬其长,直到找到最佳的实验条件;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则是科研的“灵魂”,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信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经过无数次的推敲与修订,他们的首篇学术论文终得发表。那一刻,所有的艰辛与付出都化为了甘甜的果实。这篇论文不仅是对自身及团队学术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坚持与热爱的最好回馈。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通过这些经历,宁子清深刻体会到,学术研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创新。

    平衡生活,绽放多彩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在追求学术卓越的同时,宁子清亦不忘丰富个人生活,保持生活的多彩与平衡。他相信,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方能更好地拥抱未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宁子清积极参与校外志愿活动,如图书馆书籍整理、卫生清理大扫除等。在志愿服务中,他投身于社区服务、支教等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爱与温暖。“人生是花,而爱便是花的蜜”,这些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帮助他人不仅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更能激发社会的正能量。

    在做舟山图书馆志愿期间,经过管理人员的简单培训后,宁子清开始了一个学年的志愿活动,每逢周六周日他都没有选择待在宿舍,而是去图书馆做志愿活动。在少儿区摆放书籍的过程中,他还会特意留心一下小朋友们所看的图书,各种种类的都有。“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实,现在的小朋友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来阅读,不是做家庭作业,也不是玩手机游戏,这让我感到印象非常深刻。”他欣慰道,“到现在,我把这段经历再分享给学弟学妹们,可以鼓励大家多出去看看,不缩在宿舍里,我想这既是一种传承,又是我身为共产党员所应该做的事。”

    “艺术使自然更完美。”宁子清自高中加入吉他社之后便与吉他结缘,欣喜与遗憾构成了他的故事的主旋律。高二那年疫情爆发,宁子清想在上网课期间借助课余时间掌握一门技能,丰富自己的生活。于是,宁子清通过网上的教学视频自学吉他,半个月后他便熟练掌握了这门乐器。在高三最后一次的元旦晚会上,宁子清压轴出场,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悦耳的《蓝莲花》,为他高中的疯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也是独属于他的青春记忆。高中虽然结束,但宁子清与吉他的故事在大学里得到了延续。每当他弹琴时,他的舍友总会伴琴声而唱。然而,美好的记忆虽有,遗憾也是常在。从参加新生晚会节目被刷到大雨冲走军训演出的惋惜,宁子清与吉他的故事总是充满了小插曲。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乐观。他喜欢抱着吉他在学校的琴房里唱歌,那是一个独属于他自己的世界,一个特别安静又特别吵闹的KTV,一个可以把生活中所有的烦恼都唱出来的风水宝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生考试、雅思考试、参加毕业实习等各项工作接踵而至,那把吉他也只能在角落里落灰。但宁子清与吉他的故事仍未完结,精彩才刚刚开始,相信那把落灰的吉他总有一天会焕然一新。

    “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回望来时路,每一次荣誉的背后,都是汗水与坚持的结晶。宁子清深知,“越努力,越幸运”绝非空谈,而是需要我们以实际行动去诠释的人生哲学。等枝桠,成繁花。他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未来会更加灿烂,前方会更加明朗,追星星的人终会光芒万丈。


    学长有话说

    不要害怕失败,不要畏惧挑战。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只要你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荣耀与辉煌。

    辅导员寄语

    愿每一位追梦人,都能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因为每一份不懈的努力,终将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在人生的旅途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文字:王爽

    美工:张乐

    责编:封孙乐

    一审:郑乾斌

    二审:沈家迪

    终审:陈香娟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