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嘉兴南湖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期间,区委书记陈群伟走进科技、农业、无党派、教育、台联、侨联、民宗界联组讨论会场,围绕“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推进创新发展”与委员们深入交流。
“校企合作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要通过机制创新实现‘化学反应’,打造产学研强引擎。”区政协委员、河海中控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骏玮建议,加快推动企业与高校共建科研实践基地,建立“人才蓄水池”,链接尖端学术成果与专业人才。
区政协委员、南湖实验室科研与战略发展中心主任茅剑萍认为,要进一步扎实推进新型研发平台建设,创建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区,设立产教融合引导基金,激发新型研发机构和企业的产教融合活力。
去年,南湖区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名单。区政协委员、嘉兴市秀州中学初中部党总支部书记李新浩希望整合全域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走进高能级科创平台、科研院所,参与前沿科技项目的体验活动,沉浸式感受科技的力量。
“儿童创学院”是嘉兴市实验小学全力打造的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平台,区政协委员、嘉兴市实验小学校长向婕提出,聚焦基础教育需求,构建“普及+特色+社团”的教育模式,支持学校开发创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力。
“南湖区新侨海归数量位列嘉兴市首位,要对接利用好海外华侨资源。”区政协委员、区侨联副主席孟一新建议,深化“院地校”协同创新机制,发挥侨界优势,进一步完善“侨立方”功能。
无人驾驶插秧机、智能采摘设备、农用无人机……区政协委员、凤桥桃花源农场负责人陈慧春说,智能农机在播种、收割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一步,要加大力度推动数字农业建设,结合“AI在南湖-智农在线”平台和5G数字化农业“驾驶舱”等,建设数字田园、数字农场等示范基地,加快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探索‘星期天工程师’制度,柔性引进沪杭人才资源。”“以招引留学生为重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创新发展。”“实现‘国际研发+嘉兴制造’融合发展。”......现场,委员们“金点子”频出。
“大家站位高、思考深、建言实,听了深受启发。”区委书记陈群伟希望政协委员发挥“挑大梁”作用,为加快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作出新的贡献。相关部门要认真梳理、充分吸纳、抓好落实,将委员们的智慧转化为推动南湖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
作者:董思婷、赵罕金、张鑫宇
来源:联谊报
制作:董思婷
浙江政协同心苑
浙江省政协